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8日13:21 法制晚報
日前,記者從權威人士處獲悉,神舟六號飛船的地面模擬艙有望在今年年底建成。屆時,航天員將以兩人為一組進入其中,進行地面模擬訓練。
模擬艙和“神六”1:1完全復制
飛船的地面模擬器是航天員進行航天飛行程序及操作訓練的專業技術訓練場所,是
航天員順利進行太空飛行的重要一關。
據悉,該模擬艙按照神舟六號飛船艙內的構造以1:1的比例完全復制,并把“神六”在太空中運行時的飛行操作程序在地面仿真模擬。艙內的儀表盤紅藍指示燈密密麻麻,各種線路縱橫交錯,各種設施星羅棋布。而一次飛行任務的完成要通過上千條飛行程序指令的完成,100多次動作的操作。航天員要想在太空中順利操作,只有在地面模擬艙反復演練,把飛船模擬器摸透了,才能熟悉、適應太空中的飛行程序操作。
神舟六號強調兩個宇航員配合
據新華社消息,神舟六號在去年已經確定了發射任務,目前神舟六號已經處在單機生產的階段。記者了解到,與“神五”相比,“神六”有“三變、三不變”。“三不變”,即“神六”船型質量、設備安排、發射地點不變。“三變”,即飛行天數肯定要超過一天,搭載航天員肯定要超過一人,具有中國特色的太空科學實驗肯定將在“神六”上進行。
因為“神六”發射任務的變化,其內部構造也將有一些變化。
“就像改變房間的裝修一樣,神舟六號的返回艙只在座位的設置上作一些比較大的改動,由一個座位變為兩個座位。”神舟五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在浙江某高校作報告時曾透露,“相對來說最大的變化應該是軌道艙。‘神五’太空飛行時,航天員并沒有進入軌道艙中活動,而‘神六’太空飛行時的航天員將進入軌道艙作實驗,為中國航天下一步——建立空間站和空間實驗室作準備,因此軌道艙將進行一系列的改造。”
神舟六號飛行任務及艙內環境的改變,就更加強調兩個航天員在飛行中的分工和配合,以及航天員對改動部分進行新的適應性訓練。
權威人士透露,目前正在為“神六”上天作準備的14位航天員,在模擬艙建成后,將兩人一組進入模擬艙進行反復訓練,才能適應操作程序的改變以及兩個人分工協作的配合性練習。所以對于神舟六號飛船的航天員來說,模擬艙的建造以及模擬艙中的訓練對于其進行太空“實戰”飛行極為重要。
實戰前在模擬艙內彩排
記者了解到,航天員在模擬艙內的訓練屬于航天飛行任務模擬訓練階段。航天員通過仿真訓練,掌握處理各種問題的辦法,知道應該注意觀察什么,什么時候與地面聯系,以及發現和排除緊急情況的能力。模擬艙內的訓練等于是實戰前的彩排。
據悉,各國的航天員訓練中心都有為使航天員適應太空生活而設置的模擬艙。例如,前蘇聯為完成“聯盟”號任務,設計了一種“聯盟”號訓練器,它可模擬“聯盟”號飛船從發射前準備開始到切斷發動機,在空中飛行和返回階段的整個空間飛行過程,訓練航天員完成交會、對接、軌道糾正、機動飛行和下降等操作;在訓練器的旁邊有計算機和控制室,可以監測航天員的工作能力及模擬出飛行中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以便讓航天員在地面上就熟悉它。
楊利偉正為“神六”上天作準備
在航天員的整個職業生涯中,除了太空飛行,都是在不斷地訓練中度過的。記者獲悉,一般來說,航天員的訓練主要分3個階段:基礎訓練階段、航天專業技術訓練階段、航天飛行任務模擬訓練階段。
據了解,我國的14名航天員是1998年選拔出的,經過5年半的訓練才有一名航天員進入太空。
而且,宇航員在完成一次飛行任務后,除了要鞏固原來的訓練科目外,還要為以后的飛行任務接受新的訓練。
十一前,有媒體報道說,楊利偉在其家鄉葫蘆島的飛天廣場落成儀式上對記者表示,現在他正抓緊訓練,為下次“神六”上天作準備。文/本報特約記者 靈杭
[upload=jpg]UploadFile/2004-10/200410817221335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4-10/200410817224377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4-10/200410817225989.jpg[/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