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黃金網
預測金價是困難的事情,美國的一家經濟咨詢公司的穆倫比爾德是這方面的杰出人士。去年9月他曾經在丹佛黃金論壇上預測今年平均金價400美元/盎司。而今年至今金價剛好超過400美元/盎司。他預期2005年平均金價可以達到435美元/盎司,準確率55%。
上升的理由是美國的債務增長以及隨著世界各主要國家二次大戰后“高出生”一代進入退休年齡,金融狀況將走向惡化。
他指出,美國的財政預算從2000年的盈余2550億美元,到今年6月底達到虧欠4300億美元。而赤字只是債務的一部分,還要加上家庭和企業的債務。總的美國債務上升到GDP的近200%。上次出現這樣高的債務水平是在上個世紀30年代大衰退時期,當時GDP大規模縮水。
2001年債務又開始大幅增加,這是保持美國經濟增長的手段。而且家庭債務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達到接近歷史最高,因為利率這樣低。
世界各主要大國里,退休的一代需要退休金和健康保險服務,政府要為此付。
解決這個問題的最簡單辦法就是因更多的鈔票。而通貨膨脹意味著可供消費的收入減少了。
通貨膨脹減少了債務,這對不動產例如黃金有利。簡而言之,我們對金市看多是因為對美元看跌,以及債務給貨幣政策帶來的壓力。
而穆倫比爾德做的圖更是超出想象。
他追蹤1870年以來的金價和標準普爾股票指數的走向趨勢。在過去100年來股市出現三次大泡沫,以及過去兩次金價和標普指數的關系。
現在我們處于股市第三次泡沫的后期。圖上顯示,如果歷史重演,金價將漲到5600美元/盎司。
許多金價分析師正是基于此預言金價將超過3000美元/盎司。
穆倫比爾德則有節制得多,“我們不認為金價會漲到5600美元,但是圖上顯示的是前兩次泡沫破裂后金價的走勢,歷史難道不會以某種方式重演嗎?”
摩根財團的最新研究報告也把對黃金的看法從“謹慎”調高到“看好”,理由是美國的債務狀況以及高漲的油價,中國首飾需求增加和央行售金減少。
穆倫比爾德還提到一些亞洲央行會購買黃金作為分散投資的策略,但是至今還看不到跡象日本、中國或者其他亞洲央行打算增加黃金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