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名著大銅章,全部由陳堅大師設計的最后一枚《三國演義》大銅章,已于2016年面世。欣賞著設計精巧,布局緊湊,選景經典,內涵豐富的大銅章,猶如重新拜讀了《三國演義》的原作,更有圖文并茂、身臨其境的感覺。
五邊形花瓣式的章面設計,給人深邃的透視力。有著縱觀歷史的厚重,訴說著當年風云突起,爾虞我詐,梟雄并立的紛雜局面。又將賞章者的思想,通過窗口式的視覺效果,融入到當年的三國歷史之中,回味著羅貫中瑰麗文字的魅力。正面高浮雕的羅貫中形象,將一位精通軍事、心理、智謀、公關、人才學的儒者形象,展現在眼前。綸巾束發,將東漢末年,學士的特征和民俗,形象的勾勒出來;深邃的目光里,飽含著超人的智慧和執著的追求,熱愛國家統一的思想,總是圍繞著“大漢”正統在訴說,筆尖的濃情,總是為“劉漢”在美言。縷縷須髯,在精細刀工的鏤刻下,顯示出羅貫中剛直的性格。似張微張的口型,聰慧的內斂,猶如將三國紛爭看透而藏于胸中,為筆端的構思布局,思忖著更為精妙的藍圖。正面微側的人像布局,配合背景火燒赤壁的慘烈,好像要轉身離去,不忍目睹戰爭的殘酷。
銅章背景布局高度完整協調,連環的戰船、兵士、水域、指揮、風向,猶如再現火燒赤壁古戰場的慘烈全景。熊熊的火焰,那是八十萬曹軍戰船的災難。千帆櫛比、騰挪有限,馬嘶、人叫、傷兵、尸體,倉皇而逃的雜亂。用火焰的點睛之筆,完整地展現出赤壁大火的經典戰例。如蝗的箭雨互射著,逆風的曹軍箭雨凌亂,順風的聯軍,從容不迫。一邊是倉皇的逃竄,一邊是靜觀戰場變化。仔細欣賞,羽扇綸巾的諸葛亮,正在不遠的岸邊,視察著戰局的變化。
銅章背景設計,全而有序。靜態中蘊含動態,動靜結合中,彰顯細節的優勢。通過風吹戰旗、箭雨力度、火焰方向,無聲的表達出曹軍在大火的攻勢下,狼狽不堪的樣子。雖然,沒有出現戰場的慘狀,卻在賞章者的思緒中將慘烈的場景,漸次鋪開。“印象連綴”的景象,浮現在腦海中。
銅章背面,選取經典的人物組成環形畫面。曹操狹天子以令諸侯,飛揚跋扈的形象,位于章面上方,但卻選取布局較小的章面,好像暗示著篡權奪位的陰謀;孫權位于前方布局,顯示占據江南六郡八十一州的富庶土地,諸侯的霸氣躍然而出;劉備居中上的章面,表白著漢室正統的地位,只是暫時的無奈,還在斡旋于魏、吳之間。熟悉的人物形象,選取各自的特色,表現出耳熟能詳的情態。夏侯淵的剛猛、司馬懿的多謀、徐晃的善戰,許褚的虎賁形象;周瑜的儒雅,魯肅的沉穩,黃蓋的忠心,陸遜的凌厲風格;趙云的豪俠,張飛的威猛,關羽的忠勇,諸葛的運籌帷幄風姿。各個角色特征明顯,表情精準。在賞章的同時,回憶著熟悉的故事人物,心里親切的感覺,使人更為喜愛大銅章的表現手法。看著大銅章,猶如回到了三國紛爭的歲月,金鼓齊鳴、吶喊助威、攻城略地的場景。澎湃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
這枚2016年發行,規格為100毫米,陳堅設計,李進雕刻,黃、紫銅各333枚的大銅章。通過對原著的深刻理解,表現出羅貫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經天緯地之氣。
好章!選景精美,布局穩重、人物典型,雕工高超的大銅章,帶給欣賞者重溫名著的啟迪,再現“掌中藝術”的精妙(上海新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