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總在市場情緒極度冰冷時悄然出現 |
蔥。但又進一步反省暗悟:階段性中期頂底總有相對超預期誘多或誘空,在此過程發生前,都切忌過于做出略顯主觀的頂底判斷。但筆者每次的論證似乎都難以不讓自己不信,故此怎樣在操作上控制風險是筆者需要多思量的新課題。而在市場分析評論上,筆者也在思量,以后觀點是不是應該更加含混一些,這樣或許對關注我們非內部報告的投資者而言可能更好。對于分析報告,我們對外公開的大眾網絡版本與內部報告肯定有很大區別,對保證金投資者而言,需要更多細節與即時信息。而公開發布的網絡評論則主要對非保證金投資者指出市場分析判斷的思路,如果保證金投資者都希望完全可以通過公開評論進行很好操作,我們不知內部報告還有什么存在價值。針對一些保證金投資者略貪便宜、不懂風險控制,且又過于偏執筆者公開評論,進而可能遭遇尷尬的情況,筆者思量是不是應該讓公開的評論觀點“含混”一些。而上周五那篇周評《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向及對應金市推導》,建議繼續關注黃金投資的投資者作中期收藏,我想其參考價值都將在未來幾年一直存在。尤其關于美元、美聯儲、美國經濟、黃金之間的很多關系,都對時下一些“妄自揣度”美聯儲貨幣政策前景,美元長期轉勢可能令長期金價見頂的觀點進行了論證詳實的有力鞭笞。市場充斥太多沒有深度、不懂深入或不會深入的分析報告;叵2011年前,每天都會看到一些報告大談黃金ETF的“昨日”操作,隨后給出操作建議。針對此景,筆者2011年12月9日發文《大多投資者不宜以黃金ETF為標桿》,深度剖析了保證金投資者參考黃金ETF的極大風險,或許此文得以廣為傳播,隨后以黃金ETF交易為導向的報告幾乎絕跡,筆者由此感覺自己的一些市場思維方式又確實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市場思維。但這些未必完全是好事,這可能使本來的好事更加“多磨”! 最后再度回到市場情緒與行為上,毫無疑問,經歷了此前兩周超過100美元的打壓,市場情緒進入冰點,中長期看空者逐漸占據上風,然市場最后總是告訴大家:大多數人犯錯才是市場運行的常態,逆大多數人的“操作與規避風險技巧”才是在市場能長期生存的常態。不排除中期金市在市場冰冷情緒中悄然見底的可能。當然,我們不會盲目去揣度,而盡可能在規避風險的基礎上,力爭不要失去機會并盡可能優化持倉成本。尤其在金市尚未擺脫中期技術頹勢的背景下,優化持倉成本或規避風險是必須的工作,即便失去暫時的機會都未嘗不可。 回顧12月17日內部報告,當時金價周收盤于1610美元附近,我們在內部報告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