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黃金:無處寄放的信心 |
發布日期:11-08-18 08:49:3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財新網 作者: |
更能保值?除作為飾品觀賞,作為商品的黃金,其工業需求甚至遠比不上白銀。黃金的保值功能,更大程度來自其長期被認為是永不貶值的世界貨幣,在人們心中留下的記憶。自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正式崩塌,黃金作為世界貨幣和國際貨幣體系之錨的地位,在名義上已經解除,每盎司35美元的美元兌換黃金的“金本位制”早已一去不復返。 然而,當前歐美債務危機之下的金價暴漲,使人們重新回到那個古老的命題前:“黃金究竟是否還屬于貨幣?” 2011年7月,當一位眾議員在美國國會上向現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提出上述問題時,伯南克給出了否定的回答。眾議員追問,那為何世界各國的央行持有如此之多的黃金,伯南克的回答卻讓人意猶未盡:“這是傳統。” 受到勘探、冶煉和儲藏等硬約束,礦產黃金每年的供應量非常有限且相對穩定。2002至2010年九年中,全球礦產黃金年均產量為2233噸,產量最高的2010年僅為2586噸,最低的2007年為2026噸。其增長率更是遠低于目前主要國家每年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速度。 經濟學家周其仁今年8月初撰文(參見《人民幣以何為錨》)指出,金本位制下,貨幣供應量被“錨”得個嚴嚴實實的,不可能“自由增長”。貨幣史家稱贊“黃金是最誠實的貨幣”,就是因為其錨可靠,大風大浪也不能將之掀翻。 正因如此,每逢亂世,重返“金本位制”的呼聲必隆,而人們持金保值避險的愿望愈濃。布雷頓森林體系崩塌的原因正是美國的黃金儲備再也無法支撐日益濫發的美元。如今,歐美經濟疲軟,債務危機升級。在沉重的債務壓力和沒有“錨”的處境下,人們對各國貨幣當局尤其美聯儲加印貨幣,以通脹方式緩解政府重負的擔心與日俱增。 正如《華爾街日報》近日引述一位金融界人士所言,“黃金是人們不信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的選擇,也是人們不信任美聯儲的選擇”。進而言之,若經濟實力最強的貨幣當局都不被信任了,那么其他國家豈能堪當此任抑或與其脫離干系?這無疑是全球貨幣體系信心的一次考驗。 “人們對全球貨幣體系的信心出現了危機,我們一直把美債當做書本上所講的無風險收益資產(risk-free asset),現在(美國主權信用評級被調降后)相當于現實市場中無風險資產也不復存在了。”嘉實基金結構產品投資部基金經理楊陽8月11日在接受財新記者采訪時稱,“現在美元一貶,日本跟瑞士就坐不住了,開始干預,變成各國爭相貶貨幣,這是破除金本位制以后,人們對基于凱恩斯主義的貨幣政策的一次懷疑。”楊陽是8月初剛剛成立的嘉實黃金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