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長期上漲仍有重要支撐 |
黃金傳統文化的影響比較深。此外,伴隨新興市場國家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購買黃金的支付能力也越來越強。 以中國為例,有分析認為,在2002年底上海黃金交易所成立之前,黃金買賣受到嚴格監管,老百姓手上真正持有的黃金是比較少的,所以現在剛性需求也是在逐步釋放。 此外,從1988年至2010年全球央行基本上是凈賣出黃金,從2010年以后央行賣出黃金的政策發生改變,變成凈買入。有機構預計,在2010年至2015年這種凈買入立場將會繼續。 綜合(行情 專區)各方面分析,黃金需求在未來幾年可能還會保持強勁態勢,這為金價繼續走高提供了很強支持。而就2013年而言,CPM集團預計,今年金價將在1300美元至1650美元之間波動,一旦出現大的金融或者經濟危機,金價高點還有可能略高一些。 生產成本高企 隨著全球金礦品位的下降,開采成本也不斷上升,供給成本的高企為金價長期上漲提供了重要支撐。 澳新銀行(行情 專區)貴金屬部高級經理楊瑞琪在研討會上表示,從基本面來說,實物黃金的生產成本,對于黃金的價格支撐和走向是非常正面的信號。勘探資本的支出在2011年就到達頂峰了。如果金價走低,勘探的支出資本就會相應減少,這會影響到后續金礦的開發,進而影響到全球實物黃金的總供給。因為非常高昂的勘探支出成本,會直接影響到金價的價格,因此長期金價仍然看好。 以黃金生產大國南非為例,由于南非在上個世紀不斷開采金礦,導致目前處于無礦可采的困境,若想繼續增加產量,就必須在更深層的地下進行開采。目前,南非最深的金礦已經達到地下4000米,可見其困難程度,而且在深礦開采的金礦石產量難以得到保證。一般情況下,39米深的金礦開采的每一噸礦石中能提煉出2.59克左右的黃金,但到了70米,提煉出的黃金就銳減至1.1克左右,因此深達數公里的金礦顯然將不斷增加礦商的成本,加上人力成本的支出,南非的各大礦商近年來已經進入步履蹣跚的階段。 目前,全球金礦產能大約是2400噸,全球黃金需求則超過3000噸,這個供需缺口主要從世界各國央行出賣黃金來彌補。不過,近年來,很多央行改變了策略,從凈賣出變為凈買入,因此會加劇實物黃金供給的緊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