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只宜短炒不宜長持 |
才享受了短短1個月的“正利率”待遇之后,3月份CPI漲幅又回升至3.6%,再次超過目前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5%的水平,在食品與成品油價格上揚的“蝴蝶效應”影響下,“負利率時代”重現。蔬菜價格領漲一波未平,食用油、生活日用品漲價之聲又起,而成品油價格上調對物價的影響日益顯現,四五月民生用品或迎來新一輪“漲潮”,“正利率時代”短期內難以再度開啟。 為了把客戶的錢留住,銀行不得不主動調高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就是為了避免資金在“負利率”條件下出逃。而短期理財產品降溫的風吹草動下,多家銀行近期紛紛加推一年期理財產品,給出的預期收益率也“水漲船高”,達到7%甚至更高水平。 而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實際存款收益才“轉正”一個月又變為負的,挑選跑贏CPI的理財產品總是一個難以繞開的理財熱門話題。在此情況下,尋找跑贏CPI的理財產品,需要兼顧安全性和收益性,投資者如何對資產配置適時微調呢? 短命的“正利率” 3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月份的CPI指數,達到22月的新低,僅3.2%。市場歡欣鼓舞,這也同時引發了對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的預期,甚至認為國內會在未來幾個月內采取降息動作并實施投資拉動。 當時業內就急不可待地指出,隨著負利率時代的終結,投資者應及時調整在高通脹時期養成的理財習慣,適時修正不同理財領域中的投資思路。 而銀行也立刻做出了反應,隨著CPI逐步走低,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后,貨幣市場利率的大幅下降對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形成較大壓力。統計數據顯示,1月份銀行發行的1個月期限以下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4.36%,而2月份該類產品的平均收益率已經下降至4.06%,3月份至今該類產品的收益率進一步下降至3.4%。 然而,“正利率”的喜悅只維持了1個月。 “負利率”的回歸 一個月后,情況又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國家統計局在4月9日發布報告,3月份CPI同比上漲3.6%,漲幅比上月反彈0.4個百分點。3.6%,這個數字再掀波瀾。這意味著在食品與成品油價格雙雙上揚的情況下,“負利率時代”僅僅在告別1個月后就重新回歸。 雖然,今年通脹下行的總體趨勢并沒有因為3月CPI數據而受到影響,今年貨幣政策總量放松的大方向判斷不變。但是,由于3月CPI漲幅超預期,短期內降低貸款基準利率的可能性減小,4月降低法定存準的概率仍然較大,貨幣政策的預調微調也將更多體現在放松監管比例指標以保持貨幣信貸的適度增長。 銀行已經太熟悉“負利率時代”會發生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