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期空首布錢幣欣賞 |
發布日期:12-11-06 14:13:5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收藏界 作者:武漢 周少華 |
“耕田農具去復還,九代古都出最全。城邑干支多奇字,勿當抱布貿絲錢”。 這是邱思達先生有關布幣的詩作貝幣、布幣、刀幣、圜錢,被稱為邱思光秦時期的四大錢幣體系。 布幣,又名鏟幣,是春秋戰國時期青銅鑄幣的一種,是模仿古代一種農具鏟镈而來。布幣的種類很多,其形態多根據布首、布肩、布襠、布足的變化而變化,主要分為原始布、空首布、平首布三種。這里只說空首布。 空首布已脫離了農具的造型,但仍保留著農具鏟有銎可以納柄的遺跡,故稱空首布。根據造型的不同,又分為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聳肩尖足空首布三種。前兩種鑄行于以洛陽為中心(東周王畿之地)的黃河中游地農耕地區;后一種鑄行于三晉及晉南、豫北等地?帐撞剂魍硕嚅L時間?有的說,由于鑄造難、尺寸大、攜帶不便等原因,時間不長就被平首布取代;有的說從殷商到戰國,流通了一千多年。 空手布的特征:銎部一般為方形,雖保留空首,但不在深入布身,布首與布身的連接處有澆鑄接茬線(有的不明顯)。面、背均有三條豎線,四周有郭。銎部留有不規則穿孔。錢面鑄有銘文,文字種類多達二百余種。審字居多,多字少見,分別為紀數、紀地、天干地支等。型號一般分大中小三型。大型通長 90~10毫米,中型80~90毫米,小型60~8毫米(上述數字不含聳肩空首布)。這里介紹幾種筆者收藏的空首布,以饗讀者。 圖1:中型超長銎平肩弧足空首布。通長85毫米,銎長42毫米,足寬39毫米。青銅質,生坑品。錢面包漿,一半是栗色,一半是翠綠,錢背為土斑、褐色銹相混雜,顯得老舊古拙,為開門見山之物。錢面銘文隱起,難以識別。此超長的銎的銎長與身長的比例達到1:1。與《中國收藏·錢幣》上刊登記的“ ‘超長銎四銘文’空首大布”的銎長相比,有過之而不及,后者可以和前者相媲美。值得注意的是,此布還保留了原始布的痕跡,銎部深入到布身。亦可說這是原始布向空首布的過渡之物。此種形制的空首布,諸譜未見,報刊也未披露,因原創見品,所以極為珍罕。 圖2:中型平肩弧足空首布。通長90毫米,足寬48毫米,青銅質,生坑品,綠銹與土斑融為一體,自然和諧,為開門見山之物。面銘單字“十”,為記數。此幣銎部較長,包漿脫落處露出青白銅色。兩肩一高一低,兩足一長一短,顯得原始、粗狂、樸拙。 圖3:大型平肩弧足空首布。通長94毫米,足寬56毫米,青銅質,生坑品。滿眼皆緣,郁郁蔥蔥,可稱之為“緣漆古”包漿,紅斑點綴其上,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