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錢幣--先秦錢幣 |
發布日期:08-10-20 17:39:17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來源: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 所謂先秦貨幣,就是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前出現的貨幣,包括原始貨幣、金屬稱量貨幣和金屬鑄幣等。它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早期封建社會三個重要的歷史階段,是由原始社會經濟,發展到奴隸制經濟,再發展到早期封建制經濟的紐帶,也是貨幣由產生到發展、直至秦統一,中國貨幣基本統一于方孔圜錢的重要時期。如果從有交換跡象的時代算起,其經歷的時間跨度長達萬年以上。如果從出現原始貨幣的時代算起,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就是從夏王朝算起,也有兩千多年。因此,要了解、研究中國的貨幣發展面貌和經濟變化,先秦貨幣是極其重要的一環。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貝幣尚未完全退出流通。各地區因不同的自然社會條件和歷史文化背景,從而形成了蟻鼻錢、布幣、刀幣和圜錢,四個各具特色的鑄幣體系。 蟻鼻錢是南方楚國的鑄幣,是直接由貝幣演化而來,是貝幣發展的高級形態。其上多有陰刻鑄就的錢文,所以又被稱為“文字貝”。根據它們的外貌形狀和文字特征,又被人們稱為“鬼臉錢”和“蟻鼻錢”。 布幣主要流行于我國北方的黃河流域,源于農具鏟。春秋以后漸漸成為專用通貨。早期的布幣有裝柄的銎(音qióng),即空首,所以稱為空首布。形制接近實用工具,流行于春秋時期,最晚至戰國早期消失。空首布到戰國時逐漸演變為布首扁平,無法裝柄的平首布。平首布是布幣中的先進形制,流行于整個戰國時期。布幣除了可以分成空首、平首兩大類型外,每類中根據首、肩、足部的變化,又可以細分為許多類型。 刀幣起源于東方的齊國,后逐漸遍及齊、燕等地。刀幣又稱刀化,是由手工工具刀削演變而來,由刀首、刀身、刀柄、刀環幾部分組成。刀首是劃分刀幣類型的主要依據,可分為針首刀、尖首刀、截首刀、圓首刀和平首刀。齊國是使用刀幣的主要國家,齊刀可分為春秋與戰國兩大時期。春秋時期的一般都較長大,出土很少,價格昂貴,俗稱“齊大刀”。如“齊返邦長法化”、“安陽之法化”等。戰國齊刀主要是“齊法化”和“齊明刀”。燕國刀幣始于戰國早期,流行尖首刀、針首刀,戰國時發展成截首刀與燕明刀。趙、中山等地的刀幣鑄于戰國晚期,以形體較小且直背的直刀為主,如“甘丹、柏人”等。 圜錢形制的由來是古代玉壁或紡織工具紡輪,最早出現在戰國時的三晉地區,最早的圜錢是魏國所鑄的“共”、“垣”、“共屯赤金”等,圜錢主要流行于三晉兩周地區。圜錢是戰國時期最為進步的一種金屬鑄幣形態,它體積小、便于 |
上一篇:浙江銀元的歷史文化 |
下一篇:古錢幣書法軼聞 (轉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