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中國集幣在線_JiBi.Net >> 新聞中心 >> 古泉園地 >> 古幣知識 >> 正文
         
        古代錢幣收藏的兩大誤區
        發布日期:06-12-02 08:37: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2006-12-01    余留梁
         
        近年來,中國古錢幣在錢幣收藏領域的地位有了較大的發展,尤其是收藏價值的成倍提高,使人們對歷史悠久、品種豐富的中國古錢逐步恢復了原有的研究信心。國內一些拍賣行開辟的錢幣拍賣專場,時有珍稀佳品被藏家追捧,落槌成交價屢創新高。過去走私出去的珍稀錢幣,已有相當數量回歸大陸,中國古錢逐漸被國內“自己人”所認識、征集、收藏。

          但是在古錢收藏的興旺景觀背后,我們必須看到尚有不少品種在定性認識上存在分歧,存在誤區。筆者試述短文參與探討,指望能引起藏家的批評,同時使廣大愛好者能加倍警惕,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ㄒ唬拌F母”與“鐵范銅”究竟有否區別?

          筆者認為當前收藏中國錢幣的第一大誤導是有人將鑄造鐵錢的銅質母錢分為“鐵母”與“鐵范銅”兩大類。甚至一些有影響力的刊物也這樣撰文認為古錢中有“鐵母”和“鐵范銅”之分,把“鐵范銅”的標準定得比“鐵母”略為低一些,也就是說夠不上“鐵母”標準的可降格為“鐵范銅”。

          筆者認為這種分類是錯誤的,鑄造鐵錢的母錢不應該分檔次,“鐵母”與“鐵范銅”只是稱呼上的不同,實際上兩者之間是同一枚錢,正如唐代詩人李白也可以稱李太白一樣沒有彼與此之分。

          筆者認為“鐵母”與“鐵范銅”屬于同一類稱呼,這要從金屬的特性說起。大家都知道金屬都會氧化生銹,但不同金屬的氧化過程各不相同,其中銅比鐵的氧化反應要緩慢得多,鐵造錢幣場所相對比較潮濕,鐵質錢幣因為氧化快又容易黏砂,外表再精美也不適宜作為母錢使用。所以無論鑄造銅錢或是鐵錢,它們的母范,自古以來都必須是銅質的。前輩收藏家和研究者為了便于區分,便將“鐵母”稱之為“鐵范銅”,兩者實際內容是完全一致的。著名錢幣專家戴熙、鮑康、鄭家相、戴葆庭、馬定祥等人所撰的文稿中都曾提到過“鐵母”或是“鐵范銅”,他們從來不會將兩種稱呼分出不同等級來,都清晰明確地認為“鐵母”與“鐵范銅”是同一概念的不同稱呼。

          近年來,國內有些雜志發表的文章有意無意地將“鐵母”與“鐵范銅”分成了兩個不同的檔次,客觀上為別有用意的人以偽品充當“鐵范銅”提供了理論根據,有人將不具備鐵母特征的實物冠以“鐵范銅”,魚目混珠制造假象,其目的是為了獲得經濟上的不當利益,為此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用“分類”分出來的“鐵范銅”,實際上百分之百是贗品,仿制品。

          除此以外,也有人在銅鐵共鑄的錢幣上做文章,將共鑄的銅錢也稱之為“鐵范銅”,目的一樣,也是為了提高普通品的身價而獲不當利益。大家都知道,一枚真正的“鐵范銅”是不容易找到的,只有混淆概念才能混水摸魚。事實上混水摸魚的所渭“鐵范銅”根本不具備母錢特性,我們退一步說,即使你找到了具有母錢特性的錢幣也不一定就是真母錢。當前母錢滿天飛的情況,是一種極不正常現象。有些人自以為是地將品相好的普通子錢亂定為母錢的結論,這是不負責任的。

            母錢是鑄造部門內部特有的工具性質的精品,在通常的情況下,它們不會流向錢幣市場,正好比現代造幣廠的鑄錢模具,任何人(包括造幣廠廠長)都無權以經濟手段將它們變賣成收藏品。古代的鑄錢工具也不例外。文獻從未見述任何母錢曾從鑄造場所外流。真正“鐵母”流出鑄錢局應屬絕無僅有的大事情。從這個意義上去推理,我們認為在認定鐵母(或是母錢)時只看錢幣外觀,只夠上母錢特征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必須了解被收錢幣的來歷背景。事實上在目前條件下,我們根本無法掌握母錢來歷的證據,更難以用科學手段去確認它。筆者集幣四十多年,雖然一直在口頭上承認世界上確實存在著母錢和鐵母,但又不得不承認到目前為止,本人尚未找到一枚經得起考查又掌握鐵證的真正母錢。

          由此我們還可以嚴肅地說,當前對于“母錢”、“鐵母”的定性,任何人的話都當不了真,誰的話都可以不信。這類錢使用科學新技術去驗測,最多只能考證出其鑄造時間而不能考證出它的來歷。在目前,除了故宮的藏品確有其證外,其他的都得先打個問號。

          (二)花錢的斷代

          近年來,中國花錢的價格上升也比較快,在各類錢幣中名列前茅,究其原因,系花錢自身特性所致。因為中國花錢大部屬于歷代民間鑄造,具有發行數量少,涉及內容廣,傳世品種少,出土數量稀的特點,再加上當時官方和民間對中國花錢的鑄造發行各有側重,互有補充,所以花錢的集藏前景被藏家看好,近年來總價值成倍上升。

          但是,收集中國花錢同樣存在誤區,且相當明顯,其中最大的誤導便是花錢的斷代問題。最近幾年來,國內收藏雜志發表了不少花錢斷代文章,筆者認為都有進一步探討的余地。因為花錢斷代與古錢完全不同,花錢本身的鑄造相當隨意,歷代均可重復發行;花錢的發展歷史更是無據可查,缺少文獻史料實錄,F代人僅憑理論上的推理解決不了花錢斷代大方向,不可能從根本上發揮主導作用。事實上,當前花錢的斷代問題較為突出,尤其體現在下述兩類花錢上:

          A、帶有年號的花錢

          我們常見到有些花錢帶有年號,便認為就是發行年份,實際并不正確。花錢的年號與古錢年號性質決不類同。古錢的年號毫無疑問指的是該年號所鑄的流通貨幣,年號與實際發行時間完全保持一致。但花錢上的年號只是反映了這個年號曾發生的傳奇故事,年號不代表鑄造時間。我們常見的周元通寶、正德通寶花錢便是實例,北周的永通萬國、五行大布也相似。以正德通寶為例,傳脫可壓邪保安全,于是明代鑄后清代也鑄,甚至民國初期也有鑄造,時間跨度比較大。對于不同朝代鑄的同一種年號花錢,前輩收藏家都認可,都理解為真品,所以我們不能用古錢年號的定義去對待花錢年號。對于年號花錢的評價,應以年份越早越珍貴。

          還有一類年號花錢帶有紀念性質。北宋的崇寧通寶、崇寧重寶花錢是為了紀念宋徽宗頒發高面值當十錢,由官爐特鑄。再如清朝中后期,鑄錢局鑄行的開爐錢,品種豐富,鑄造精美,頗受歡迎,于是歷朝都有復制品出現,民間和官爐均有。對這類年號花錢同樣存在著鑄造年代不同的差異,需要收藏者憑經驗仔細比較和判斷。如果只看年號,不辨時間,便會因失誤而蒙受損失。

          B、花錢所示的故事內容和書法文字常常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近來看到了一些研究文章,從不同角度考證花錢的時代特征,作出了為花錢斷代的結淪。筆者敬佩考征文章的認真態度,也贊同文章所述的考證過程,但不同意最終的考證結淪。筆者認為找到了該花錢的故事來源,并不等于此花錢從此就可斷代定性,因為花錢不是貨幣,它是以民間為發行主體的紀念用品,不論何種花錢,只要是精美的、有藝術性的、有創造性的、有故事情節的、有銷路的,統統都會被看好和重復鑄造,反復生產,例如宋代的馬錢是最早的馬錢,但目前傳世之實物,大都在明清時期所鑄。再如八仙花錢被考證認定最初見于明馮夢龍的小說,但乾隆花錢上也可見到八仙圖案。大家最熟悉的生肖花錢,最早可尋根到漢代,事實上目前宋代的生肖錢已經稱為上品,絕大部分傳世品都是清后期和民國時期所鑄。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考證文章只能考其源,無法斷其代。事實上的斷代到目前為止,仍然依靠比較落后的人工鑒賞,它的正確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鑒定者的權威性、責任性和良心的影響而各不相同。 (收藏界)
        上一篇:靖康通寶是鐵母
        下一篇:破解吳越錢幣之謎

        相關新聞
         

        精彩圖片
        澳大利亞寶藏系列紀念
        澳大利亞發行威爾士親
        特別推薦
        ·亞美尼亞發行威廉-薩洛揚誕辰百年紀念幣
        ·亞美尼亞發行阿姆巴楚米揚誕辰百年紀念幣
        ·法國發行世界遺產保護系列之萬里長城新幣
        ·有望明年上市 2008寶馬3系旅行車諜照再現
        ·眾韓女星們的經典招牌笑容 看誰笑得燦爛
        ·牛年賀歲銀條各地熱銷
        ·央行發行中國首次太空行走成功金銀幣
        ·美府會就救市方案達共識 今日之內公布結果
        ·漫說歷史人物金銀幣之禹
        ·首屆上海中國錢幣博覽會將在滬舉行
        經典美圖
        眾韓女星們
        美麗性感的
        從未見過的
        中國民族風
        大自然的神
        洋妞 (組圖
        《男人裝》
        看了以后丟
        難得一見的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08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