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金幣循著絲綢之路來洛陽 |
發布日期:14-04-23 08:50:2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大河報 作者:游曉鵬 |
不少研究者很關注西方流入中國的貨幣,它們被認為是可貴的物證,其鑄造時代、發現地點都可以提供有價值的線索。盡管從上世紀初以來至2004年前后,國內已經發現了40多枚東羅馬金幣, 但不少都存在問題——不知道其最初的出土地在哪里,進而不能確定其流入中國的年代,另外,相當一部分金幣是制作粗糙、幣面模糊的仿制品。1931年,洛陽就曾發現拜占庭金幣仿制品一枚,發現處不詳,后為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獲得。 “北魏大墓這枚金幣是個例外,不僅不是仿制品,而且品相好,有確鑿無疑的發現地點,說明其至晚在公元532年就已經從歐洲流傳到了洛陽,而阿納斯塔修斯一世金幣的鑄造時間為公元491年至518年!眲⒈笳f。 也就是說,理論上,這枚金幣最短只用了14年,就從今天的土耳其一帶,行經上萬公里到達洛陽最終進入大墓?紤]到金幣曾被故意剪去邊緣,其應該又被把玩了一些年月,其流入洛陽的速度可能更快。劉斌博士認為,這充分說明了洛陽當時與西方商業交流的繁盛。 那時候,北魏使用的貨幣為孝莊帝元子攸時發行的銅質永安五銖,金幣的價值顯然高得多,又因為這枚金幣的品相格外好,于是它很可能成為北魏皇族的把玩之物,并在死后帶入墓中。 在當時,將罕見而貴重的外國錢幣修邊用來把玩并不是稀罕事,將其作為隨葬品,也不新鮮。我查閱國內出土的東羅馬金幣的記錄,相當一部分金幣不僅是從墓葬中發現的,并且放的位置還很特殊,都位于死者口內或手中。這一特點曾引起一些國內學者對葬俗的考證,有學者統計,在2004年之前發現的42枚東羅馬金幣中,有17枚可以確定是在死者口內或手中。 衡山北路大墓里的金幣,是否也在葬者的口內或手中,因為墓葬被嚴重破壞已無法確知,不過給人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因為在時間和空間上,與這座墓葬接近的幾例的確是這樣的。比如,上世紀70年代,河北贊皇縣北齊李希宗(公元540年死)墓出土三枚東羅馬金幣,其中兩枚被認為可能含在死者口中或握在手中;70年代末,河北磁縣東魏茹茹公主(高歡的兒媳婦,公元550年死)墓中出土金幣二枚,一為阿納斯塔修斯一世金幣,另一枚為阿納斯塔修斯一世的繼任者查士丁一世(518-527年)時所鑄,發掘簡報稱,金幣可能含在死者口中或握在手中;1981年,洛陽龍門唐定遠將軍安菩墓出土?ㄋ(公元602~610年在位)金幣一枚,握于死者右手中。 金幣表達了東羅馬人對中國絲綢的熱切渴望 聽考古學者提到出土的東羅馬金幣有相當一部分是仿制品,心生疑問,那個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