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又明確記載:“銅元鑄始閩、廣,江蘇繼之”,似乎福建還在廣東之前,筆者認為只是行文慣例而己,應為同時期鑄行。
福建省寶福局造“光緒通寶”圓孔小錢(圖5)成色為銅六鉛四,每枚重為三分二厘,直徑1.1毫米,厚0.1毫米,重量1克,正面圖案為“光緒通寶”對讀,中央為方框圓洞。背面圖案為滿文“寶福”字對讀。


福建省“光緒通寶”機制制錢較少而為罕見珍品。
(三)江蘇省寶寧局生產的“光緒通寶”制錢。
光緒二十二 年(1896年)正月間,兩江總督劉坤一派遣江寧布政使瑞章會同江佘候補道劉式通,經上海瑞生洋行定購大英帝國喜頓造幣廠全套新式造幣機,購買喜頓造幣廠日產1千串(100萬枚)銅錢的造幣設備。二月初一,劉總督委任瑞章為江南鑄造銀元制錢總局(俗稱寶寧局)總辦,在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選址設廠。勘查選定江寧城西水關內云臺閘南岸區設置廠房,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十二月十五日正式開工投產。
寶寧局生產的江蘇“光緒通寶”制錢(圖6)外圓內方,成色為銅六鉛四,每枚面額為一文,直徑22.4毫米,厚1毫米,重2.6克,正面圖案為“光緒通寶”宋體對讀,中央為方孔。背面圖案為滿文“寶寧”字對讀。


寶寧局造“光緒通寶”面文為宋體字,在清代機制制錢中獨一無二,實為難得一見的大珍品,為眾多泉家追逐。
(四)奉天機器局造“光緒通寶”制錢。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奉天省呈送“奉天紫銅當十”銅元樣幣進京御覽,恰逢義和團運動,未能獲準大量鑄造。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七月間,將舊有殘損機器修整配合上海新購機器開始鑄造“奉天紫銅當十”銅元。光緒三十年(1904年)因日俄戰爭,奉天造幣廠曾被俄國軍占據。同年正月二十八日,盛京將軍增祺《為奉天省試造銀銅元事奏圻》上折朝廷:“竊奉省甲午亂后,曾經前任將軍依克唐阿奏設機器局,以備制造軍火兼搭造銀元,藉資疏通地面。奴才到任后,復加擴充,添蓋廠房,續購機器,規模始為粗備。時值省城現錢缺乏,不敷周轉,當日土法鼓鑄制錢數十萬吊,并以機器試造四分重銅錢,其錢式均經奏呈御覽。正在試造紫銅當十錢文……”
奉天機器局造“光緒通寶”制錢(圖7)外圓內方,材質為紫銅,面額為十文,直徑33.3毫米,厚1.5毫米,重8.8克,正面圖案為“光緒通寶”對讀,中央為方孔。背面圖案為漢文“奉天機器局造 紫銅當十 錢重二錢四分”字旋讀。

因設備落后、工藝陳舊、紫銅價格較貴、利潤微小甚至于虧本,奉天機器局改制的新式奉天“光緒元寶”銅元非常潤美,確為難得一見的珍罕之物,為泉家追捧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