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南宋的關子鈔版” |
發布日期:08-11-30 08:26:00 作者:石獅日報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南宋關子鈔版,上世紀80年代初發現于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因而也稱“東至關子鈔版”。據最初接觸者回憶,該鈔版首次發現時間是在1981年,而非一般所說的1983年5月。目前所知的關子鈔版共有一套8塊,關子印版、印章各有四塊。但據當事人回憶,最初發現時共有10塊印版,后有兩塊小印版不知何故遺失。關于東至關子鈔版的金屬成分,以前多認為是錫質版。最近中國科技大學科技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員對鈔版進行了X射線熒光和顯微喇曼光譜分析,得出關子鈔版的材質應為鉛質的科學結論。關于鈔版的制作方法,以前有學者根據鈔版上可見到刀痕分析判斷它是手工雕刻的,但有長期印刷工作經驗的研究人員提出鉛版無法進行直接雕刻的質疑。近來通過運用體視顯微鏡觀察,發現鈔版具有明顯的鑄造特征,從而判斷“東至關子鈔版”是翻砂鑄造,而不是直接在鉛坯上雕刻的。具體制作工藝為先刻制木模,再以木模翻砂鑄造鈔版。現在看到的關子鈔版上的刀痕,是原初雕刻木模時遺留的痕跡。
東至關子鈔版發現20余年來,有關專家學者對其展開了認真的研究和激烈的探討。目前,學術界對該鈔版的斷代問題已基本達成共識,絕大多數研究者認可其確為南宋時期的文物。但對于東至關子鈔版的用途和性質問題,學術界仍有不同的看法,現在大致存在以下三種意見: 第一種觀點,認為東至關子鈔版版式特征、內容等與史料記載大體吻合,應是南宋時期官府用來直接印制關子鈔票的實用鈔版。東至關子鈔版發現地安徽省的歷史考古、錢幣學界的研究人員大多持這種觀點。 第二種觀點,認為東至關子鈔版是“試樣雕版”,而非真正的實用印鈔版。已故的我國著名紙幣收藏研究專家吳籌中先生即持這種觀點,他認為該鈔版是用來翻鑄實用關子鈔版的雕母版,是專門制作呈送皇帝及印鈔管理部門審核批準的試樣版,待獲敕準后再以之制模,然后翻鑄成真正印鈔用的銅質鈔版。 第三種觀點,認為東至關子鈔版是南宋時期民間不法分子模仿私制的偽鈔印版,用來印制偽造假鈔牟取暴利。持這種觀點者指出東至關子鈔版在材質、紙幣印刷管理等方面與史籍記載有些出入,如印版是鉛質,而史料記載宋代紙幣印制采用銅版,《宋史·陳良佑傳》載,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發內府金,收換會子,收銅板勿造”;官印無印鈕把手,呈印版形式;官印章與印版內容系一次印刷而成,而不是鈔票內容先印而后再加蓋官印;印版與官印同出一處等。這些令人疑惑之處都說明東至關子鈔版是民間不法之徒為偽造紙幣而私制的偽鈔版。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使用紙幣的國家,而紙幣正是產生和發展于宋代。但目前宋代紙幣實物資料嚴重缺乏,現存的兩塊鈔版,即所謂的北宋紙幣版和南宋會子版本身內容及其發現過程均疑竇重重。東至關子鈔版發現過程較為清楚,沒有來歷不明之嫌,印版內容也多與史料記載相吻合,并且該鈔版一套8塊,是現今所知的宋代三大鈔版中保存最為完整的。因此,盡管目前對其研究還沒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見,然而東至關子鈔版的歷史文物價值卻是世所公認的,有人稱其為“國寶中的重寶”,并非過譽之辭。 |
上一篇:古錢言微——談談清康熙錢收集難點 |
下一篇: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