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貨幣史”究竟始于何時 |
發(fā)布日期:12-05-26 08:34:29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收藏快報 作者:張少華 |
![]()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湘贛邊區(qū)秋收起義的工農(nóng)革命第一軍第一師到達井岡山地區(qū),開始進行土地革命,開展革命根據(jù)地的斗爭,創(chuàng)建了全國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1928年5月,建立紅軍造幣廠,這是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建立的第一個造幣廠,廠址在井岡山地區(qū)大小五井的上井村,距茨坪約6公里。2006年4月筆者去井岡山旅游,其中的一個旅游景點便是紅軍造幣廠原址,筆者是收藏錢幣愛好者,對這一景點深感興趣,仔細地進行了參觀。造幣廠廠房很小,全部建筑只有幾十平方米,中間一門,門上方為紅底金字“紅軍造幣廠”廠名,室內有一臺簡易的沖壓機,全由手工操作,一次只能沖壓一枚銀幣。銀幣的原材料是打土豪劣紳繳獲的銀飾銀器,當時無沖壓銀幣的模具,便利用墨西哥鷹洋的幣樣制造,鷹的左翅膀上壓一“工”字。 最近從網(wǎng)上了解到,當時任廠部負責人兼技術指導者,名謝火龍,是廣東龍川縣龍母鎮(zhèn)洋田村人,撤離井岡山時負傷后被沖散,與組織失去聯(lián)系,被迫潛回龍川縣老家,終因槍傷過重,治療無效過世。謝出身于銀匠世家,紅軍造幣廠鑄造的“工”字銀元,除證實保真外,還由于“工”字銀元成色好、分量足,深受群眾歡迎,更為避免流出根據(jù)地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 “工”字墨西哥鷹洋鑄量不多,存世極少,甚至比較全面的有關銀元的著述,均未收入圖錄,如《中國近現(xiàn)代鑄幣圖說》(1991年4月中國書店出版,邱思達著)和《銀幣的收藏與鑒賞》(1993年9月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工”字銀元是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在井岡山紅軍造幣廠鑄造的第一枚貨幣。20年后,于1948年12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即發(fā)行了全國通行的第一套人民幣,至今發(fā)行了五套。第一套、第二套、第三套已先后退出了流通領域,第四套、第五套仍在流通。人民幣在世界范圍內已占有一定的位置。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貨幣史似應從“工”字銀元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