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金融智慧一點也不遜于當今! |
發布日期:09-03-04 08:47:1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商人 作者: |
惠帝上臺不到兩年,果然就出了大亂子。
他坐了皇位,哪里能執政?大政方針還不是一群小人說了算。社會上也亂了,“綱紀大壞,賄賂公行”,“忠賢路絕,讒邪得志”。有權有勢的人仗勢欺人,小人們互相援引舉薦。老百姓把官場行為叫做“互市”,就是“交易”。那是古代中國的第一次拜金主義高潮,從官到民,全民都為錢而狂。 西晉著名的“竹林七賢”里年紀最小的一位,叫王戎。他做了官后,極其貪婪,到處收購田地、水磨,產業遍布天下。這位竹林先生經常手拿籌碼,計算自己的財產,日夜不停,以此為人生最大樂趣。同時他又是出了名的小摳。家里有棵極好的李子樹,他經常摘下李子去市場賣,每次都能賣上大價錢。可是又怕別人得到種子,他就把李子一個一個鉆開,把核拿掉——誰能擋得住“我為錢狂”? 南陽人魯褒有感而發,作了一篇論文《錢神論》諷刺時世,這大概是世界上第一篇關于錢的論文。實際上,魯褒才是“孔方兄”一詞的發明者。《錢神論》把錢的“功能”說的活靈活現,比我說得好多了。 他說,錢這東西,“親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昌。無翼而飛,無足而走。解嚴毅之顏,開難發之口。錢多者處前,錢少者居后;處前者為君長,在后者為臣仆。君長者豐衍而有余,臣仆者窮竭而不足。”他以“有錢可使鬼”的諺語為例,說只要有錢,“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 怎么樣?他說的,到現在也還沒失效吧。 可惜這位魯先生憤世嫉俗,拒絕做官,隱身民間,世人不知其所終。世風日下,倒也罷了,緊接著高層政治斗爭又引發了一場內戰。當了皇后的賈南風,為了讓自己的外戚家族掌握政權,與楚王合謀,發動禁衛軍政變。此后因權力分配不均,一場司馬氏諸王骨肉相殘的“八王之亂”隨之爆發。八王互殺,整整鬧了16年。晉惠帝最后被迫當了太上皇,實際是丟了皇位,死的很窩囊。據史書記載,是吃了一張過了保質期的餅,食物中毒死了(食餅中毒而崩),但也有人懷疑他是被毒死的。 亂子還沒徹底平息時,邊疆又有異族趁亂殺進中原。堂堂的晉朝,統一之后才36年,僅傳了四代皇帝,就被異族滅掉了,末代皇帝也成了俘虜。幸虧有瑯琊王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繼承大統,把晉朝給延續了下來。剛被滅的那個晉朝,后來被稱為“西晉”。新成立的這個,則叫做“東晉”。 這以后,北方就一直沒消停過,不同民族一片混戰,先后建立了成漢、前趙、后趙、前秦、后秦、西秦等等“十六國”。看這一段的歷史年表,真是五花八門,國號把“東、南、西、北、前、后”都叫遍了。等到北方由北魏統一,東晉的末代皇帝也被迫禪位給權臣,宣告滅亡。不過這個偏安的東晉壽命倒也長,一共茍延了103年。 西晉、東晉,史家習慣上合稱“兩晉”。這個兩晉,在中國貨幣史上很特別,是唯一的一個沒有鑄造貨幣的朝代。 晉朝流行玄學之風,主流意識形態很虛無,士大夫也都荒誕不經。不鑄錢,究竟是因為懶,還是國事紛亂顧不上,不清楚了,反正是給中國貨幣史留下了100多年的空白。那老百姓用錢怎么辦?有啊,就用前朝的老貨幣。 西晉因為繼承的是曹魏,所以用的是魏國的五銖錢。到了東晉,因為地盤在當年的東吳一帶,所以就用東吳舊錢。東吳舊錢我們知道,大的特別大,一當千、一當五千的都有,重量起碼在10多克以上。東晉人也很幽默,把這種大錢叫做“比輪”——人人拿著車輪子去買東西。 國家雖然沒鑄錢,地方上卻鑄過一種五銖錢,是由一個叫沈充的人主持鑄造的,民間都叫“沈郎錢”。這沈充是何許人也,竟然能有權鑄錢? 史書上說,這個沈充出身江南大族,“少習兵書”,有軍事謀略,深得東晉權臣王敦的器重,被推薦做了官。沈充官職最高時做到了大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