鈔票上的英國 |
發布日期:09-04-08 08:58:3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 |
三個姐姐。由于母親早逝,他和妹妹在姐姐們的照顧——以及管制——下長大。有人認為,他帶來那場顛覆神創論的科學革命,與他是家中幼子不無關系,因為后生子女更傾向于反叛、容易接受新思想。姑且不論這一觀點是否正確,生活中的達爾文是隨和、內向、羞怯、不喜爭論的,并且,他曾經打算做牧師,在剛剛登上貝格爾號時,他的宗教觀念正統得古板,以至被船員們嘲笑。在某些方面他并不堅強,早年奉父命學醫時,他在目睹一場可怕的手術后逃走了,最終沒有走上懸壺濟世的路。他的理論搖撼了世界,但他的人生歷程相當簡單:波瀾不驚的少年時代,5年的環球航行,然后是40多年的埋頭研究。貝格爾號和加拉帕戈斯群島在后世的生物學家眼里幾乎有了某種神圣意味,這“進化之島”上那些有著形狀大小各異的喙的鳥兒,不僅曾經觸發了達爾文對上帝造物之動機的疑惑,直至今天還在為進化論的繼續發展提供線索。 ![]() 科學的平民與藝術的貴族 我們有理由以為,早期的科學是帶著貴族氣的高雅愛好,仿佛繚繞在雅典學院的門廊下帶著橄欖芳香的涼風。在《圣經》的內容都屬于教會私產、平民難以接觸到書本的時代,真正面朝黃土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的人,連認字的機會都沒有,更不用說進入學術界。即使以近代科學尚未誕生為由把亞里斯多德時期排除在外,從文藝復興開始看起,我們仍能發現哥白尼的父親是一位富商,伽利略出身于沒落貴族家庭,牛頓的家也略有薄產。但是,隨著印刷術的發展、經濟的進步、教育機會的增加,誕生于社會底層的科學天才們有了成長的機會,他們反過來又促進著科學的平民化。 平民邁克爾·法拉第1791年生于一個貧窮的鐵匠家庭,生性特別好奇,喜歡發問,但小時候沒受過像樣的教育。13歲時他開始在一家書籍裝訂店里做學徒,與別人不同的是,他有著驚人的求知欲,借工作之便利在業余時間拼命讀書,還記筆記、做實驗,想著自己將來也要寫一本書。從1810年起,法拉第聽了一些關于自然哲學的講座,并在皇家學院聽了幾次大科學家戴維的演講,產生了從事科學研究的愿望。1811年底,他給戴維寫信表達自己的愿望,戴維大起憐才之意,安排他到自己的實驗室里當助手。法拉第早先從事化學研究并頗有成果,后來轉向電學,發現了電磁感應并提出場的概念。實驗室的小助手迅速成名,1824年便成為與戴維并肩的皇家學院院士,以至于伯樂因為嫉妒而與千里馬發生了不快。 E系列20英鎊(舊):邁克爾·法拉第和《蠟燭的故事》科學講座 法拉第永遠不忘自己求知的歷程,以及那些科學講座對他的教益。他謝絕無益的社交活動,將大量精力用于向公眾傳播科學、吸引更多青少年投身科學。1825年他接替戴維擔任皇家學院實驗室主任之后,開設了星期五科學講座,一生主持該講座100多次。他還在圣誕節給孩子們開辦特別科普講座,講稿后來以《蠟燭的故事》之名結集出版。他說:“科學應該為大家所了解,至少我們應該努力使它為大家所了解,而且要從孩子開始。”他拒絕出任皇家學院院長,婉拒王室的貴族封號,以“平民法拉第”自甘。塵世榮華在他的眼里如過眼云煙,唯有自然之美,是他所沉醉而且急欲與所有人共享的。 ![]() E系列20英鎊(新):音樂家愛德華·埃爾加 相比起德國、奧地利、意大利等歐洲大陸國家,英倫三島實在不是一個盛產音樂大師的地方。英國E系列20英鎊紙幣新版上,取法拉第而代之的是音樂家愛德華·埃爾加,如果這名字在你聽來比較陌生,也屬情有可原。埃爾加于1857年出生,父親是開樂器鋪子的。雖然埃爾加沒有受過什么正規的音樂教育,但生長在充滿音樂的環境里,通過勤奮自學,他學會了多種樂器的演奏,尤以小提琴見長,十幾歲時開始嘗試音樂創作;蛟S正因為不是音樂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