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茶館與年畫”編號“2008-0409”,幣面元素有三:一是中國民間茶館,二是中國傳統民間年畫,三是傳統工藝窗格。其中位于幣面之左大半區域的“民間茶館”,是幣面主題元素。
說到茶館,最先想到的就是老舍代表作品《茶館》。這出北京人藝保留多年的傳統劇目,將北京茶館的美名,傳遍天下。茶館的雛形為茶攤,最早出現于晉代。至宋,進入中國茶興盛期。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萬商云集,其中就有多處茶館。明清之時,品茗之風更盛,茶館也由此分出南北風格。在北京,茶館分門別類,多不勝數,其中書茶館,喝茶只是個引子,聽評書才是主內容。茶館的形式與功用,又因此而延伸。
“民間茶館與年畫”表現茶館,選擇的是從“茶”入手。茶是液態,在幣面無法具象表述,所以,盛茶的器具――茶壺,才是設計者傳遞信息的重要對象。整個幣面分為4個層次:茶壺、茶館伙計、茶客、茶館里的相聲表演,依序而遠。表現手法也隨層次的深入而遞減,最前面的紫銅壺,完全是實寫,包括龍頭造型的壺嘴,冒著騰騰熱氣的壺蓋,雕有如意造型的壺柄,以及壺腹上方類似回字紋的紋飾,等等,細膩而明晰。而后面的場景,無論設計還是雕刻,都是一種虛寫,且越往后越虛得厲害,到茶館表演相聲的兩位演員,也就淡淡只有一個大概的輪廓了。
幣面語匯的虛化,自然有虛的道理。茶館三大特色,蓋碗、紫銅壺和老虎灶。三件頭都離不開一個“氣”。在幣面,熱氣裊繞,從壺蓋,從壺嘴,從蓋碗中冒出來。不是以常規的向上的幾條曲線描繪,而是以祥云紋飾表述。雖然有些另類,但充滿民俗的喜氣,也因此鮮明地凸顯出民間茶館的“中國”特色。
相比之下,“民間茶館與年畫”銀幣,從形式上更接近于人文奧運的本質。它類似深藏于北京胡同深處的那缸老酒,以淳厚的文化韻味,綿長的歷史感覺,讓世界為之心動,為之情動。

供稿:海南國泉金幣文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