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鐘馗!——中國民間神話故事彩色金銀紀念幣(第2組)“鐘馗驅鬼”銀幣賞析 |
鐘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化現象,鐘馗信仰逐漸世俗化和民間化的同時,鐘馗傳說也更趨于寄情化、文人化。其傳說被文人們利用來進行在創作,賦予鐘馗題材以新的情節、新的思想和內涵。宋末元初,文人的地位十分低下,那個時期的鐘馗不只是為了驅除邪惡,實際上已成為畫家傾吐心中塊壘、宣泄幽怨的特定藝術載體了;而清人高其佩畫的《怒容鐘馗圖》中,融入了畫家對于污濁現實的憎恨,對麻木不仁富貴者的揶揄嘲弄。歲月悠悠,鐘馗這個“驅魔大神”綿延至今,其形象更加豐富多彩:啟功先生的《題鐘馗騎驢小景》,寫得風趣而富有時代感;人們在春節、端午、開工、開盤、開地、開業、喬遷、慶豐、婚壽、祈福以及重要慶典活動時,都會懸掛鐘馗畫像和舉行儺舞跳鐘馗表演,意在迎福納祥、人壽豐年、祈福除邪、鎮宅佑安之意。
不管是民間利用鐘馗驅鬼保平安,還是文人借鐘馗畫抒發內心的感懷和憤怒,都表達對無邪、五奸的純潔樂土的神往。鐘馗形象雖出自神話傳說,但其形象的延續和演變,始終是人們精神的寄托。該幣以這種特殊方式再現鐘馗形象,意在寄托傳統文化的美好祈盼:鐘馗鐘馗,賜福鎮宅;鐘馗鐘馗,送咱福祿壽禧安!
傳說鐘馗貌丑性烈,然剛正不阿,疾惡如仇,是人們心目中正氣、正義之化身。毛澤東主席曾說過:“為了打鬼,借助鐘馗”的名句。所以,針對當下任重道遠的反貪污反腐敗斗爭以及社會上的假酒、假藥、假冒偽劣產品層出不窮之現象——這樣的“鬼”也有待我們去捉、去打。因此,該幣的發行無疑賦予了“鐘馗驅鬼”這個民間傳說一定的現實意義, 起到鼓舞正氣、激勵斗志的積極作用,使其成為以古喻今的收藏佳品。(供稿:金秋商貿(北京)有限公司) 作者:連曉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