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雙雙把家還——鑒賞中國戲曲藝術(黃梅戲)150克銀幣

        中國金幣網 19-01-25 11:10:13 中國集幣在線

        一曲《天仙配》讓黃梅戲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享有較高的聲譽。它與京劇、越劇、評劇 、豫劇并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2006年,國務院將黃梅戲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弘揚中國的戲曲藝術,銘記黃梅戲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國人民銀行于2017年9月29日發行了中國戲曲藝術(黃梅戲)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4枚,其中金質紀念幣1枚,銀質紀念幣3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這套紀念幣中的150克銀幣,設計獨特,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年號。背面圖案為《天仙配》劇目典型場景,其中局部為彩色,襯以銀質金屬的獨特光澤,背景輔以安慶振風塔等元素的組合設計,并刊“中國黃梅戲·天仙配”字樣及面額。

         

        黃梅戲發源于湖北黃梅,發展壯大于安徽安慶。這枚銀幣背面圖案上,遠處的振風塔即是安慶的標志性建筑物。振風塔為七層寶塔,本是為振興安慶文風而建。自興建以來,安慶當地竟然真的文風大振,文人、思想家不可勝數,黃梅戲到了安慶也振興勃發。

         

        銀幣的正中央,一對男女在相依起舞。男子溫文爾雅,身穿漢民族的傳統服飾,藍色和白色相映,清雅秀麗、自然雋永,風度翩翩。只看他右腿支撐,左腳翹起,兩手張開呈雙翼狀,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拂袖而立,仿佛在吟誦著惜別之詞。女子則長袖飄飄,半蹲依偎在男子一旁,左手向下收斂,右手舉起作拂袖狀,似乎在表達著不舍。這便是黃梅戲中的經典曲目《天仙配》的經典場景。

         

        《天仙配》主要講述了美麗善良的七仙女愛上了樸實憨厚的青年董永的故事。七仙女私自從天庭下到凡塵,沖破重重阻撓與董永結為夫妻,玉皇大帝得知后怒不可遏,命令七仙女立刻返回天庭,七仙女為了不使董永受到傷害,只好忍住悲痛,在槐蔭樹下與董永泣別。紀念幣上的此幕便是兩人依依惜別之景。畫面右側,槐蔭樹彎腰而立,似乎在見證這對恩愛夫妻的浪漫故事。它的枝頭盡力向上延展,也似乎想保護這對癡男怨女。

         

        紀念幣的色彩搭配也極具特色。本是銀質的紀念幣,幣中人物卻輔以鮮艷的彩色,給人以視覺上的沖擊感,讓人覺得兩人的離別不是遙遠的故事,而就像是在眼前。銀質的光澤和人物色彩上的反差,給人強有力的震撼,人物雖然是靜止的,但我們卻能感受到那份惆悵惜別之情。

         

        除此以外,人物的細節之處也被設計者刻畫得栩栩如生。幣中人物眉眼濃重,這正是黃梅戲妝容重眉眼的獨特風格,不同于京劇中濃墨描摹的眼廓、華麗的假面。再看戲裝,黃梅戲戲裝講究暈染、講究神韻,類似于古代仕女的淡妝,真實質樸。幣中男子眉眼上揚,眉峰微聚,風神俊秀,清俊佳絕;女子則眉目含情,顧盼之間,自然一段瀲滟風流。妝容服飾之間,已然一種清新秀麗之感,二人間的感情也被表達得恰到好處。

         

        從構圖上來看,銀幣背面的設計極有平衡感。男子雖一腳站立,但是其張開的雙臂恰好平衡了腳的著力點。此外,男子的身體位于銀幣的中軸線,使得畫面較為協調。單一人物難免缺乏活力,女子的出現則給這張圖帶來了動感,雖然女子依偎在畫面右下側,但其舉起的雙手與男子相反,恰好平衡了畫面,又讓人感到溫馨。

         

        縱觀整枚銀幣的設計,董永與七仙女相依在槐樹下惜別,白銀的色澤與人物的色彩交相輝映,背后振風塔和一旁老槐樹的襯托使得這幅場景更加動人。這枚中國戲曲藝術(黃梅戲)150克銀幣的發行,不僅展現了黃梅戲戲曲文化的魅力,也傳達了人們對于美好愛情和幸福生活的期許。(供稿:天津富泉金銀飾品銷售有限公司)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x)。
        中國集幣在線

        延伸閱讀

        分享到: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