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配天地 道冠古今——“世界遺產——曲阜孔廟、孔林、孔府”1公斤銀幣賞析

        中國金幣網 17-06-01 13:58:32 中國集幣在線 發表評論

          孔子,中國的圣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所創立的儒家文化被視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支柱與血脈, 并在世界上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和民族傳統的標記。“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以義。”孔子晚年編訂了《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樂》和《春秋》等六經,以詩書禮樂教化弟子,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人民銀行于2017年5月18日發行世界遺產——曲阜孔廟、孔林、孔府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5枚,金幣2枚,銀幣3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其中,1公斤銀幣的背面圖案為孔子行教像,襯以杏壇講學和周游列國畫像石圖案組合設計,并刊“孔子”字樣及面額。

          這枚銀幣圍繞著一個“教”字而展開,孔子行教像就是“教”的一個縮影,鐫刻著孔子艱辛傳道授業的一生。幣面刻畫了晚年的孔子,一張飽經風霜的臉,滄桑而和善,寫滿了故事;兩只深陷的眼睛,深邃明亮,看上去有神而睿智;一身寬袖長袍素色淡染,樸實無華,卻掩飾不住圣人高風亮節的氣質。我們所看到的孔子,是一個寬厚仁愛的長者,是一個雍容大度的君子,是一個誨人不倦的老師,正如《論語》中記載的孔子:“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設計師懷著一顆對師長敬仰之心,情藏心中,韻凝畫中,在外貌上表現了孔子“藹若春登,澄如秋水”的儒士之風,同時透過孔子莊重祥和而又和善可親的形象,讓我們感受到了儒家“仁、禮”之德性與德行。
         
          在儒家學說中,“仁愛”和“禮制”是核心內容,孔子提倡德政、禮治和人治,強調道德感化,理想是建立“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因此孔子耗用14年時間奔波于魯、衛、宋、陳、蔡、楚等國游說諸侯。雖然在群雄爭霸、逐鹿中原的亂世時代,孔子的德治思想未能得到踐行,但后期對中華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與孔子行教像與輝映的,是杏壇講學圖,這是設計師對“教”的細節描述部分。杏壇是孔子教育光輝的象征,位于孔廟大成殿前,相傳是孔子當年弦歌講學的地方。為改變“禮崩樂壞”的現實,孔子三十歲就開始著手創辦平民教育,收徒講學,他提倡“有教無類”:不分貧富,不分貴賤,不分老少,不分國籍,兼收并蓄。在當時“學在官府”貴族壟斷教育的大背景下,孔子“有教無類”的普及教育思想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也使傳統文化教育得以播及到整個民族。“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孔子強調要將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這種厚德、仁愛精神受人敬仰,清乾隆帝在先師廟大成殿為孔子題聯稱贊:“氣備四時,與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
         
          子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孔子一生重道義,輕富貴,把“仁”作為最高道德標準,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他的思想震古鑠今,是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峰,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凝望幣中的孔子,這位可敬可親的老先生令人心生膜拜,正如史學家司馬遷所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供稿:海南國金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x)。
        中國集幣在線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