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列國之地,傳至圣之學――賞世界遺產—曲阜孔廟、孔林、孔府1公斤銀幣

        中國金幣網 17-06-15 14:35:44 中國集幣在線 發表評論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相信很多中國人都會將這幾句話爛熟于心,因為它出自于《論語》。現代的印刷術使越來越多的人領略到《論語》的魅力,它是一部記載了孔子與其學生言行的著作,里面的學問之深,道理之多,讓人受益匪淺。然而,在沒有先進科技的中國古代,為了宣揚儒家的思想,為了弘揚大道,卻是困難至極。不只是路途艱險,有時,更有生命之憂。若是沒有對大道的堅持,對天下的博愛,是很難做到的。而至圣先師孔夫子,恰恰就用他的一生詮釋了什么是儒士之風,什么是儒家之學。
         
          為了紀念中華民族的至圣先師孔子,傳承悠久的儒家文化、展示中國的世界遺產,中國人民銀行于2017年5月18日發行了世界遺產——曲阜孔廟、孔林、孔府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5枚,其中金質紀念幣2枚,銀質紀念幣3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該套金銀紀念幣的正面圖案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年號;而其中,1公斤圓形銀質紀念幣的背面圖案為孔子行教像,襯以杏壇講學和周游列國畫像石圖案的組合設計,并刊“孔子”字樣及面額。

          該枚1公斤銀幣背面圖案中,孔夫子衣冠整齊,雙手作揖,身體稍向前傾,表情謙卑,此為行教之禮。他的頭上扎著儒巾,雙目向前平視,須發飄逸,由里而外地顯露著圣人的博大智慧。眾所周知,孔子乃春秋時期魯國人,門下弟子三千,其中還有被世人稱頌的七十二賢士。
         
          孔子,原名孔仲尼,他在魯國的官職并不高,但是,魯國上下都很尊敬他,以接受他的教導為幸。
         
          孔子在到處授業行教之時,似乎對杏壇有著獨特的偏愛。正如這枚紀念幣上所描繪的那樣,孔夫子每每在杏壇講學,往往都是學士云集。孔子端坐于杏壇之上,面前都是前來聽學的眾多學子,他們懷著對孔子的敬仰,向這位偉大的老師行禮,仔細聆聽他的教誨。杏壇講學,體現的不只是孔子淵博的學識,更是孔子令人敬佩的品格與君子的風度。試問,在那樣一個崇尚禮樂之風、君子之度的年代,有幾個人會不對孔夫子充滿仰慕之思?
         
          為了全面地體現孔子的行教之風,在紀念幣上杏壇講學圖案的下方,還刻畫了孔子周游列國的情景。孔子端坐于車上,車前是兩匹毛發在風中飛舞的駿馬,車后則是跟從的眾多儒家弟子。雖然一路艱難險阻不斷,但他的身后卻始終有眾多弟子追隨。孔子進入列國之時,亦有各國公侯,以上賓之禮相迎。他為民眾講學,使之得以安家,為公侯講學,使之可以安天下。
         
          什么是儒士之風?儒士為君子,謙謙之風讓人心生敬仰。什么是儒家之學?儒家之學的要義在于:仁、義、禮、智、信、忠、孝、悌。而這些,孔夫子,恰恰都做到了。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在那個稍有不慎便會身首異處的年代,孔子創立的儒學,無疑是一劑治愈社會矛盾和國家紛爭的良藥。
         
          無論是紀念幣上的周游列國圖像,還是杏壇講學,皆體現了孔夫子高尚的人格魅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就像流水,不會停下腳步等候任何一個人。但是,就像臧克家先生所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夫子身已逝千年之久,可是,他的思想卻影響了后世千年,乃至更久。
         
          收藏一枚紀念幣的價值并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所蘊含的文化意義。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更是儒家所信奉的君子之風的代名詞。君子如蘭,氣質幽然。相信同樣崇尚君子之風的你,一定也會對這枚世界遺產——曲阜孔廟、孔林、孔府1公斤銀幣情有獨鐘。(供稿:無錫市金開元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作者:楊星瑩)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x)。
        中國集幣在線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