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慈祥與世人,美哉龍門石窟(三)

        中國金幣網(wǎng) 17-05-24 14:04:48 中國集幣在線 發(fā)表評論

          中國石窟藝術(龍門石窟)金銀紀念幣中的5盎司銀幣是整套幣中造型最獨特,圖案最詼諧的一枚幣。所謂佛性本天成,逗趣成便宜,大概就是如此吧。這枚5盎司銀幣的背面圖案是天王、力士像圖。

          說到天王和力士,其實是舶來品,他們原本是印度民間神話故事中的神,隨著佛教的傳播發(fā)展,也自然而然地被納入到佛學體系中并且流傳到中國,成為佛教藝術中弘揚佛法、代表力量的守護神。這枚5盎司紀念銀幣的創(chuàng)作原型是龍門石窟奉先寺中的天王、力士像。幣面上的力士身披鎧甲,手托寶塔,足踏小鬼,英武碩壯;天王上身赤裸,強健威猛,蹙眉怒目,氣勢逼人。
         
          相比這套幣其他幾個作品主要表現(xiàn)佛法的慈悲和諧,這枚銀幣因為題材和創(chuàng)作原型的藝術特質(zhì),更側(cè)重于表現(xiàn)陽剛的力量之美。銀幣畫面安排得宜,左力士右天王,呈對稱式正襟而立。力士梵語音譯為那羅延,代表著堅固的力量象征。銀幣表現(xiàn)的是常見的托座力士,鎧甲明亮,衣帶飄飄,雖然頭冠和服飾還帶有異族的烙印,但是他的造型和面部神態(tài)表情已有明顯的漢化傾向。這尊力士強調(diào)裸露健勁的軀體,尤其是對于力量的傳達,古拙夸張的右手托座姿態(tài)顯示出護法神的威嚴;天王則顯得更為強悍,因為他在印度神話中本為戰(zhàn)將,佛法教義二十諸天中也是列位武神,這尊天王呈現(xiàn)半裸的形象,披帛長裙,歪頭提肩,姿態(tài)頗為怪異,頸項上青筋突起,發(fā)達的胸大肌,鼓起的腹部,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奉先寺天王力士造像的神秘感和威嚴感,來自于強調(diào)神韻的夸張變形,尤其是他們裸露的上身和手臂,體現(xiàn)出肌體的強健。所以這枚銀幣再創(chuàng)作時也很強調(diào)天王力士肌體力量的表現(xiàn),擺脫了平面化的束縛,弱化了衣飾的刻畫,在肌肉的塑造中也減少了線條的運用,而是運用更為渾圓的刀法,將形象的表達尤其是身體肌肉線條和面部神情,刻畫得更為寫實自然。該幣在保持傳統(tǒng)5盎司銀幣直徑不變的基礎上,采用了底面鏡面及相對高浮雕的工藝,增強了人物造型浮雕的表現(xiàn)力,突出了天王力士威嚴陽剛的形象特征。
         
          中國石窟藝術(龍門石窟)金銀紀念幣中的2盎司銀幣采用的則是小中見大的造型布局。這枚銀幣背面的主題圖案是龍門石窟著名賓陽三洞的中洞佛像圖。

          這幅石雕佛像圖建造于北魏時期,完工于唐朝初期,跨越兩個朝代,歷時25年才完成,它真實地反映了龍門石窟跨朝代多風格的藝術特征。石窟正壁正中為佛釋迦牟尼坐像,兩側(cè)為二弟子與二菩薩,表現(xiàn)的是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佛題材。銀幣由于幅面有限,選取了正中釋迦牟尼坐像和左右二弟子立像(分別為迦葉和阿難)。因為這座石雕佛像創(chuàng)作于北魏時期,所以整體保留了清瘦骨感的藝術傾向。釋迦牟尼結跏跌坐,面容清秀身體修長,脖頸細長豐頤秀目,呈淡笑之容,右手持無畏印向前,向云云眾生演示妙法之相,左手持與愿印向下,寓意接引眾生向西方凈土,褒衣博帶,衣紋流暢,難以言說的慈悲灑脫。左右兩旁的迦葉和阿難款款而立,迦葉明眸含笑,阿難溫和敦厚,各自的個性色彩頗為鮮明,在塑造方面也是栩栩如生。佛像的背光華麗非凡,光芒四射,將佛像映襯得恢宏無邊。這枚重量為2盎司,但它的直徑與常規(guī)1盎司銀幣相同,只有40毫米,邊部厚度相對增高,而底面又略微凹陷,因而雕刻創(chuàng)作采用高浮雕工藝,所以表現(xiàn)出來的佛像具有更強烈的立體感。(供稿:裕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作者:李蘊)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x)。
        中國集幣在線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