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收藏有一枚抗戰勝利紀念堂2角銀幣,它直徑2.4厘米,重5.5克,正面珠圈內為“貳角銀幣”四字,中間有一朵梅花圖案,珠圈上方為“云南省造”,下方為“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兩側各有一朵梅花;背面有一歇山式琉璃瓦宮殿式建筑圖案。
那么,這枚紀念抗戰勝利銀幣發行于何時呢?筆者查閱大量資料后得知,國民黨統治后期社會經濟面臨崩潰,物價瘋狂上漲,通貨惡性膨脹,法幣急劇貶值。 為了挽救財政經濟危機,云南省政府于1949年4月1日實行幣制改革,恢復地方貨幣流通。5月13日成立云南省銀幣鑄造所,恢復鑄造使用銀幣。從7月3日 至1950年1月15日止,鑄造發行云南半開銀幣,孫像、袁像1元銀幣及金條等,其中鑄造抗戰勝利紀念堂2角銀幣122.689萬枚。
關于此宮殿式建筑,華光普《中國銀幣目錄》認為是“云南省府大廈圖”,有人認為是“云南省大會堂”,錢幣收藏者一般稱之為“小房子”。其實,該宮殿 式建筑是云南“抗戰勝利紀念堂”。為了讓云南人民永遠銘記那段歷史,記住那些為國捐軀的民族英雄,1945年7月7日,云南省臨時參議會建議在云南省城昆 明風景優美的云瑞公園(原清代云貴總督衙門舊址)內建一座“志公紀念堂”,目的是“以申景仰,而資紀念”。志公堂籌建期間,迎來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 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為了歡慶勝利,將志公堂改名為“抗戰勝利紀念堂”,“以資紀念吾滇抗戰軍民”。
抗戰勝利紀念堂是一座氣勢雄偉、莊嚴巍峨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中西合璧宮殿式建筑。造型設計采用傳統歇山式琉璃瓦大屋頂、清式斗拱、白石勾欄、彩畫梁 枋、飛檐凌空,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配以西式風格的弧形山墻體及門窗,古典與現代并存,謹嚴而典雅,恢宏而凝重。整個殿堂由前廳、大廳及舞臺幾個部分組 成,造型設計優美大方,內部裝飾精巧雅致。融合了傳統和現代的元素,體現出中西合璧、令人賞心悅目的獨特風貌。在云南20世紀40年代的殿堂建筑中居于無 可匹敵的地位,是中國近現代優秀建筑的典范之一。1950年改為“人民勝利堂”,200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中,云南省的貢獻巨大。它是最重要的戰略基地和前沿陣地,是陸空交通的大動脈和生命線,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戰場的戰略結合 部。出省抗戰的滇軍曾是正面戰場的“中流砥柱”。云南各族人民積極投入對日作戰,構筑中國南大門的“銅墻鐵壁”,有力地抗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侵略,成 為中國最早將日本侵略者趕出國土的地方。(偉奇)
來源:中國商網—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