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10世紀,中國的唐朝作為文明先導,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度作為大唐帝國首都朝廷正殿的長安大明宮含元殿,可謂是盛唐的象征。這座具有歷史意義的曠世偉建,隨著唐朝的覆滅而被焚毀廢棄了。但是千余年來,這座氣勢恢弘的大唐宮殿卻始終留在中華民族的記憶中。昔日那陛階丹墀高聳、崇臺巨殿沖天之景,如何在方寸之間重現?設計者想必是閱讀了大量古代文獻上對于大明宮的記載,尤其是將這座皇家建筑群的原貌成功復原后,設計構圖在腦海中已基本成型。

幣面上的含元殿沒有采用常見的正面角度,而是從右側面來表現該殿的整體外觀,唐李華《含元殿賦》描寫說:“左翔而右棲鳳,翹兩闕而為翼,環阿閣以周墀,象龍行之曲直!般y幣的畫面從左到右,翔鸞、主殿、棲鳳及東西飛廊臺,殿閣之間以回廊相互連接,甚至可以看清于扁長的龍尾道上雕刻的仿唐式蓮瓣紋的花磚,整座大殿莊嚴、恢宏的氣勢儼然顯現,婉如一條玉帶在銀幣上緩緩鋪開,盡顯華麗貴氣。銀幣在設計上有意通過方向性的引導,以增加這座盛唐建筑在視覺上的力量感和恢弘氣質。設計師在建筑上方用非常簡練的曲線勾勒出浮云的形狀,以此呼應含元殿從左至右逐漸高升鋪展的韻律感,而左上角刊鑄的國名和年號,也使整個畫面更具平衡感。
古人在形容大明宮時稱之為“如日之生”、“如在霄漢”,而我們在欣賞這枚銀幣時,眼前似乎已浮現起千年前“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世之象。(供稿:廣東粵寶黃金投資有限公司)
作者:甄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