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自稱為“炎黃子孫”,其中的“炎”指的是炎帝神農氏。神農氏因以火德王,故稱為炎帝。在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繼女媧后為天下共主,傳說是農耕和醫(yī)藥的發(fā)明者,在各種版本的神話故事中,說的都是炎帝發(fā)明了土地耕種的方法,他命令百姓把谷種收集,然后播在開墾過的田土上,以后百姓便照這方法耕植五谷了,神農一氏之稱源此。《史記》載:“神農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嘗百草”,他見人們得病,又到都廣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園,取瑤草而遇天帝贈神鞭,神農拿著這根神鞭四處嘗百草,雖多次中毒而不棄,因嘗斷腸草而逝世。
在中國民間神話故事(第2組)“神農嘗百草”1盎司彩銀幣上,設計師對于炎帝形象的描繪參考了神話傳說和典籍記載。幣上的神農氏是一位慈眉善目,頭生兩角,頸掛骨牙項鏈,腰披獸皮,口含百草的長發(fā)長者。這個形象主要取材于清代《炎陵志》以及明刊本《三才圖會》,因為考慮到神農氏本為遠古部落首領,又居住在炎熱的南方等條件,故對他的服飾作了相應的調整。
設計師對炎帝的形象的塑造上,并沒有側重于表現(xiàn)他作為部落首領、天下共主這方面的故事,而是選擇了他品嘗草藥時的平凡形象。畫面吸取了民間繪畫的造型和色彩,強調一種裝飾感和平面感。設計師比較注重畫面的整體效果,使觀賞者透過畫面體會到神農氏嘗百草時的狀態(tài),從而更深入地體現(xiàn)他深沉含蓄的性格。
幣面正中,天生異相、牛頭人面的神農氏端坐在一塊斑駁的山石上,他身后的云霧彌漫繚繞著,宛若仙境一般。他赤裸著上身,頸帶獸骨牙制成的簡易項鏈,下身僅在腰腹間圍了張獸皮,全身肌肉發(fā)達,健壯的手臂如虬龍盤根挺括有力,腰腹間的塊狀肌理非常清晰。他眼窩深邃,蓄有一縷長長的美髯,面部的神態(tài)并沒有多少垂暮之感,反而多了一些有著豐富閱歷的滄桑感。尤其是他那充滿強烈自信的眼神,讓我們感受到這位炎黃子孫老祖宗的強大氣場。此時的他正專注地用口鼻嗅著一株奇花異草,通過氣味辨識它的功效。遠方天光浮淺白云飄動,身側的靈芝狀植物挺立如傘,代表著天下珍稀的草藥。
這枚彩銀幣的色彩運用,很接近諸多民族畫法的筆意,色調整體比較素淡簡樸,看不到強烈的明暗對比,也沒有使用濃重明艷的色調。神農氏的皮膚肌肉、腰間獸皮和靈芝等部分以褐色和紅棕色來表現(xiàn),其他輔助色彩也有墨色更加濃郁的深褐色,總體來看,各種色彩的運用徐緩舒展,顏色過渡從容不迫,卻又能體現(xiàn)出一種層次化。設計師將主色和輔色運用對比互補的規(guī)律表現(xiàn)出來,再以一點明亮的綠色作為修飾,這與畫面的主色調不但不沖突,反而使畫面的整體氛圍顯得很輕松,樸素雅致而簡淡活潑。
“神農嘗百草”彩銀幣,雖然不驚艷卻很耐欣賞,對于神農氏細節(jié)的刻畫與神韻的勾勒,民族裝飾性與色彩表現(xiàn)性之間的結合,以及人物和景致整體裝飾的歷史時空感、富有浪漫情趣的淡雅色調,共同彰顯出這枚幣與眾不同的獨特魅力。炎帝神農氏是中國農耕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與黃帝軒轅氏一起并稱為中華民族始祖,對于炎黃兩帝的民間祭祀活動,兩千年來從未間斷。我國發(fā)行這枚彩銀幣,意在表彰炎帝開啟文明、奠基華夏的豐功偉績。“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功德無量不能忘也。(供稿:裕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作者:李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