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間,品賞《三國》風云人物(十) |
《三國演義》金銀紀念幣(第3組)五盎司金幣的主題圖案是“赤壁之戰”——金戈鐵馬,鐵血殺戮,《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表現在金幣上,不是那種詩性而隱晦的表達,這枚“赤壁之戰”金幣無論從色彩、構圖、人物安排及畫面的完整性上都超越了“三國演義”系列紀念金銀幣以往作品而帶有史詩般的氣質。久遠歷史積淀的豪氣與正氣在金銀幣上產生回響,畢竟是令人蕩氣回腸的。 ![]()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金銀紀念幣5盎司紀念金幣」 畫稿上,首先要抓住歷史的肯綮。赤壁之戰參戰的有曹操、孫權、劉備三方,在這三者之間的錯綜復雜的矛盾中,重筆突出曹操與孫權兩方。把曹、孫作為主要對立這不僅符合當時戰爭的歷史真實,更是抓住了主要矛盾,撥開了紛紜的歷史云霧。在曹操、孫權兩大對立集團中,曹軍強大,孫劉弱小,用略寫強大的曹操的一方,詳寫弱小的孫劉的一方,明映暗襯,不僅能使觀賞者詳盡地了解到弱軍戰勝強軍的戰役實施過程,十分明白地領會驕兵必敗的道理,而且表達了三國演義的愛憎觀念。在描寫赤壁之戰的戰役實施過程中,既不寫馬軍的沖鋒,也不寫步軍的拼殺,而是在多種兵聯合作戰中突出了水軍的作戰,在水戰中又突出了“火攻”。再一次使“赤壁之戰”中的理性光芒紛呈了異彩。司馬光用“操軍方連船艦”,黃蓋獻計“火攻”,周瑜水軍燒盡水船,操軍大壞北還,這樣一系列有機的作戰過程為設計的伏線,以“風急”、“風猛”、“大風”,“火燒”,“操軍吏士出營立觀,指言蓋降”的特寫鏡頭為載體。用畫面右方煙霧繚繞的火燒曹船和左邊數個立在戰船上的東吳士兵,表現了這場戰爭中最經典最具有代表性的,紀念幣畫面抓住了赤壁之戰這一段歷史的真髓。在觀賞者面前大縱深地展現了赤壁之戰的廣闊的戰役戰場。 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這“火燒赤壁”的神來之筆,赤壁之戰就會變成無睛之龍,大為遜色。正是“火燒赤壁”和戰前各集團間展開軍政外交活動等場面的交相輝映,才使《赤壁之戰》具有這樣高的歷史借鑒價值和奪目的光輝的。試問當年赤壁,走舸如梭,方船連江,風展旌旗獵獵,猛可間,殺聲雷動,火勢張天。這火,來得猛,駕著狂風燒得北軍措手不及,這火,來勢大,木船油火照天燒!看“赤壁之戰”金幣,它活象方寸之間一幅潑墨重彩的巨幅油畫,這是何等的有實體感,又是何等的色彩鮮明。把“赤壁之戰”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