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青銅中滲出的殷商文化 |
5盎司銀幣背面圖案的“獸面紋鬲”同樣鑄造于商代中期,但它不是酒器而是炊具,用于燒煮加熱,和我們現代的陶瓷容器較為接近。雖為炊具,但它并不是作為日常的生活用具,而同樣作為禮器出現在祭祀的場合,因此它的紋飾和造型上依然保持著詭異、神秘的藝術風格,而這正和商人在祭祀鬼神時所追求的莊嚴、神圣氣氛相適應,表達了他們對神、鬼強烈的崇敬思想。
獸面紋鬲口圓而侈大,唇邊加厚圓潤,兩圓弧立耳嵌鑄,深腹短足,簡潔的構造突出了它的實用性很強。頸部飾連珠紋襯云紋,簡約中顯出大氣,同時也襯出了腹部獸面紋的繁復多變。腹部的獸面紋比1公斤銀幣的獸面紋斝在線條的勾勒上顯得更加圓潤流暢,把獸面修飾得更加的粗獷張揚,嵌套著一雙靜穆的巨睛,令人產生了距離感,不敢親近,這種夸張的藝術意象展示著商代祭祀中常把人置于鬼神的威嚴之下,在極端貶抑人性的基礎上高揚神性,反映的正是商人對鬼、神的狂熱情感和對祖先崇拜的無上虔誠。
一件青銅,蘊含著的是一段歷史或是一種文化,在這兩枚印記著商化宗教文化的銀幣上,我們感受到了在當時奴隸社會下神權統治的威嚴與恐怖,甚至能聯想到以奴隸和牲畜來進行祭祀時的殘忍情景,而更重要的是,它們真實的記載著一個時代的文化,不管它是值得弘揚的,還是需要引以為戒的。(供稿:廣東泉友閣金幣有限公司) 作者:徐龍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