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特種銀幣賞析之四――網師園 |
發布日期:03-10-24 01:22: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upload=jpg]UploadFile/200310241143544142.jpg[/upload]
《蘇州園林》銀幣是中國人民銀行于1999年發行的一套以反映中國古典園林特色的方型本色銀幣。它的發行量為11800套,全套4枚,每枚的面值均為10元,規格為42×27.5毫米,重量1盎司,成色99.9%,質量精制。《蘇州園林》銀幣是由上海造幣廠鑄造,中國金幣總公司總經銷。每枚的正背面畫面依次分別為:虎丘塔、拙政園;北寺塔、網師園;雙塔、留園;寒山寺塔和環秀山莊。
1997年12月4日,蘇州園林中的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和網師園,于199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II)(IV)(V)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1年滄浪亭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網師園,地處蘇州城東南十全街葑門內闊家頭巷,原是南宋侍郎史正志退居故蘇時所建的私家園林,稱“萬卷堂”,又在堂側造花圃,號“漁隱”。清代宋宗元購之,既借舊時“漁隱”抒隱居閑 情,且與巷名“王思”諧音,更名“網師園”。乾隆末,園為瞿遠春購得,增建亭宇,疊石種樹,由于瞿遠春的巧為運思,使網師園“地只數畝,而有紆回不盡之致;居雖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樂。”至今網師園尚總體保持著瞿氏當年造園的結構與風格。同治年間,園歸李鴻裔,因與宋代名園滄浪亭相近,李氏自稱“蘇鄰”,更園名為“蘇鄰小筑”。1917年,張作霖購此園,改名為“逸園”。1940年,園為文物鑒賞家何亞農買下,并對此進行全面整修,悉從舊規,并復網師舊名。1950年何氏后人將園獻給人民政府。1958年,網師園再經整修后對游人開放。
全園占地約八畝余,不及拙政園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見大,布局嚴謹,主次分明又富于變化,園內有園,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雖多卻不見擁塞,山池雖小,卻不覺局促,因此被認為是蘇州古典園林中以少勝多的典范。1980年以網師園內殿春為藍本仿建了明軒分翠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從此,網師園更加蜚聲海外。
東部為住宅區,前后三進,屋高宇敞。萬卷堂是園主宴席接待的主要場所,飽經滄桑300年仍古雅清新,完好無損,精美絕倫,享有“江南第一門樓”的美稱。磚雕門樓東西兩側是黛瓦蓋頂的風火墻。頂部是一座非角半亭,單檐歇山卷棚頂,造型輕巧別致,富有靈氣。門樓南側磚雕家堂歷經幾百年仍極其精致。門樓北滴水瓦下全用水磨青磚精制而成,既是屋頂支撐物,又是門樓的裝飾物。磚細鵝頭兩個一組,十二對精美鵝頭依次排列,鵝頭底部兩翼點綴磚細花朵,額頭上昂氣勢偉岸,風雅秀麗,組成一幅優美的立體畫。門樓中部有蔓草圖和藻耀高翔的橫聯,左側刻有“郭子儀上壽”立體圖文,寓意福壽雙 全,右側雕有“周文王訪賢”圖,寓意德賢兼備。整座門樓用鑿子和刨字在青 磚上運用平雕、浮雕、鏤雕透空雕等藝術手法雕鑿而成,充分融合了吳文化和民間藝術的精華,成為傳世精品。
中部是園林景區,以池水為中心,彩霞池池水明凈,猶如大塊明鏡;天光山色、亭閣花木的倒影清晰地從中映現出來,形成了虛實對稱的美景。各類建筑以小、低、透為特色,舒展開朗,居息兩宜;小山從桂軒是中心,每逢仲秋“香風滿軒花滿樹”,由于軒前軒后是山,產生了香氣似積發于簃山凹的意趣,從而表達出“桂樹叢生山之阿”的獨特景觀。
西樓小山叢桂軒為網師園主廳,軒的南、西為兩個小院,幽曲深閉,桂香滿庭。軒北有用黃石疊成的“云崗”。從軒西向北,可至蹈和館和濯纓水閣。水閣懸于池上,倚欄照水,但見波光瀲滟,柳暗花明。中部為主園,有池水一泓,清澈如鏡。環池建廊、軒、亭、榭,夾岸有疊石曲橋,疏密有致,配合得當。池角為園內最小的石拱橋——引靜橋。橋面長僅212厘米,寬29.5厘米。西部為內園,占地一畝,自成庭園。月到風來亭和射鴨廊遙遙相對,是觀魚和欣賞水中倒影的佳處。殿春簃自成院落,是主人讀書修身之處,環境幽靜,具有典型的明朝風格。
網師園的古典夜游頗具特色。從1990年起,每年3月15日-11月20日晚上,網師園都對外開放,除了能品味園林夜景,還能欣賞到評彈,古箏,昆曲等極富民族和地方特色的節目。
談到網師園就不得不提到國畫大師張大千和張善孖兄弟。1982年,國畫大師張大千特意從臺北寄回大陸一紙墓銘,上題:“先仲兄所豢虎兒之墓”。1986年,蘇州市園林管理局按此書鐫刻了墓碑立于網師園殿春簃院內。三十年代初,張大千從上海遷往蘇州,極想獲得一處理想的住所。其時的網師園已歸東北軍閥張作霖。“張大帥”雖以30萬兩銀子購得此園,卻并未居住,而是贈予曾為張作霖出過力的清末奉天將軍張錫鑾。一天傍晚,張大千和二哥張善孖一起來到網師園,頃刻就被這富于書卷氣的宅園吸引住了。但張錫鑾本人也從未住過此園。張大千因與張錫鑾的兒子張師黃相交甚密,便有了借寓的機會。從此張大千與其二哥張善孖兄弟筑屋蘇州網師園。
倆兄弟借居網師園后時常與文人雅士論文談藝,揮毫書畫,但張善孖為姑蘇無虎、僅憑印象畫虎而煩惱。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1935年,國民黨軍長郝夢麟的部隊在貴州的深山洞窟里獲得了一只虎患,被帶回漢口后送給了當時的總參議朱伯林豢養。朱伯林與張善孖熟悉,便打電話問他要不要此虎。張善孖大喜過望,雖然身體不好,仍然抱病趕到漢口,載虎而歸。張善孖飼虎寫生,深得虎之習性豐神,遂有"虎癡"之說。抗戰初期,避走武漢、重慶,畫獅、虎宣傳抗日。1986年丙寅虎歲,中國人民郵政發行的明信片上的《雙虎圖》,就是張善孖的杰作。
該枚《蘇州園林》特種銀幣中的網師園以寫實手法用浮雕形式表現,顯示了其姑蘇秀逸典雅、寧靜而古拙的私家園林建筑風格,。網師園的亭臺樓榭無不面水,全園處處有水可倚,布局緊湊,以精巧見長。園中有屋宇、亭廊、泉石、花草,體現了蘇州庭園布置的精萃。畫面長方型的構圖的設計,更體能現出了網師園典雅的風情,也使我恰似身臨其園林中窺望美景的感覺,我們在賞析金銀幣時,有時會了解更多的趣事,同時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收藏、欣賞、玩味也是樂在其中最好的生活休閑方式。
[upload=jpg]UploadFile/200310241202096709.jpg[/upload]
注:
參考資料來源:園林在線、蘇 州 園 景 信 息。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3-10-24 1:28:34編輯過][/color][/align]
|
上一篇:什么是紀念金銀幣和普通金銀幣? |
下一篇:精品賞析美的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