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間,品賞《三國》風云人物(十三) |
《三國演義》中的孫策形象,“戲份”不多,但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讀者在慨嘆曹操的天下無敵手之余,假想一下如果孫策不早逝,那么天下的霸主姓曹還是姓孫,都是未知數。在《三國演義》中,孫策出場只有四次。孫策由于背負著家仇、受命于敗軍之際,在一開始就帶有了悲壯色彩,這個形象是封建時代青年英雄領袖形象,他驍勇善戰,銳意進取,性格剛強正直,充滿獨立意志,并且具有堅定的樸素唯物思想和反迷信立場,美中不足是性情急躁。在那兵荒馬亂的年代,老百姓受盡殘害,渴望安寧。孫策能夠注意恤民,自然是得人心的。這是他卓犖不群之處,也是他得以割據江東的根本原因。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金銀紀念幣(第3組)“孫策”銀幣」 羅貫中對于孫策這個人物的塑造用了辯證法,突出孫策的颯爽英姿的同時,也寫到了孫策明顯的缺點,這就是年輕氣盛,容易沖動,勇猛有余,謹重不足。孫策的人生之旅過于短促,其性格確實不如曹操、劉備那樣深刻和豐富。所以“孫策”銀幣上,塑造的也是這樣一個形象:年輕氣盛、驍勇善戰的悍將。其實孫策這個人物是很悲情的,父親早亡,不得不短暫依附于袁術,過著委曲求全的日子。但是倔強的孫策又是不甘落后的,雖戰績驕人,但內心是很痛苦的。他時刻想著如何收復江東,成霸業。所以,銀幣設計者就要把孫策這種不甘人臣的心態表現出來。銀幣的畫面上,背景上是金戈鐵馬的戰爭場面,騎兵寶駿飛馳,灰塵四揚,旗幟飄蕩,孫權手握長箭作舉槍殺敵狀。孫策在托付江東時說過:“與他人兩陣間沖鋒陷陣,你不如我。“然也,這就是孫策自恃傲人的最大優勢,銀幣的畫面只是把孫策用長箭刺入敵人臉頰前的瞬間用定格鏡頭展現出來,畫面之外,會有鮮血四濺的效果,這個效果將小霸王孫策的霸氣展現的淋漓盡致。在這個人物的眼神中還表現出他時刻在思考,但又要點到為止不能被袁術看出,內心很復雜的這種感覺。(供稿:廣東粵寶黃金投資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