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典范 青銅展現——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3組)賞析 |
大國者,須疆域遼闊、人口眾多、經濟富裕、軍事強大、文化繁盛,更須胸懷寬廣、包容天下,缺一則不能稱其為大國。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古國,在王朝的更迭中,不斷前進發展,疆域逐漸擴大、人口增加、文化積聚、生產力提高,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留下了數不清的遺產寶物。中國第二個世襲奴隸制王朝商,始于商湯滅夏,中興于盤庚遷殷,滅亡于武王伐紂,共計六百余年,在當時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大國:東至東海,西至陜甘,北至蒙古,南至兩湖,人口鼎盛時達到500萬,兵力12萬到15萬,這些史料和甲骨文中有記載,至于經濟富裕、文化繁盛則可從出土的青銅器中看出,鑄造龐大精美的青銅器,需要足夠的青銅原料、很高的冶銅技術和大量的人力、財力,還須富有藝術細胞的頭腦,這些在商朝后期全部具備。目前出土的青銅器精品,用三個字便可以形容,那就是“大”、“美”、“容”。大,指器形之巨,重而不臃,莊嚴肅穆;美,指紋飾之精,繁而不亂,神秘莫測;容,指容量之大,華而且實,包納萬物。可以說,商朝已經初步體現了泱泱中華的大國典范。 「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3組)5盎司紀念金幣背面圖案」 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自第1組、第2組發行以來,選取的都是聞名遐邇的國寶級青銅器文物,第3組中的5盎司金幣更是選取了舉世聞名的后母戊鼎,器形之巨,是目前出土的單體最重的青銅器;器形之美,刻滿了獸面紋、虎形紋、雷紋、云紋、夔紋等抽象紋飾;容量之大,能裝滿各種各樣豐盛的祭品,以示對先人的尊敬和懷念,祈求先人保佑國泰民安,王權永固。黃金的質感和先進的鑄幣工藝褪去了后母戊鼎斑駁的銹跡和銅綠色,恍如剛剛出爐,散發著金燦燦的光澤,瑞氣籠罩,神秘威嚴。母愛重于山、貴如金,只有此龐大、昂貴的鼎,才配祭祀死去的王后、母親,表彰她對國家、對丈夫、子女所作出的貢獻。后母戊鼎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孝道”和“禮法”的真諦,也惟有5盎司大規格金幣才能與之相匹配,大國典范,理應如此。 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3組)1/4盎司紀念金幣背面圖案」 1/4盎司金幣人面龍紋盉整體上看去像泥塑娃娃,一個憨態可掬的小胖子,他長著圓臉寬鼻,濃眉大眼,頭上頂著兩只角,刻著花紋,從外形上看,與現代中國人的面貌大相徑庭,或許是商代的異族人:商朝商品貿易發達,來自異域的客人比較多,商朝人對他們的長相、裝扮感到稀奇,便以他們的外形為模板,燒鑄成了盛酒用的青銅器,又或許是人神結合體:商朝流行鬼神崇拜和祭祀,將人與傳說中的神的外形結合起來創造性的鑄成此件飲酒器,希望可以驅邪避災。商朝人這種兼容并包,善于自我創新的優點,使得民族加速融合,人口不斷增多;文化蓬勃發展,社會向前進步。 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3組)1公斤紀念銀幣背面圖案」 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3組)5盎司紀念銀幣背面圖案」 亞址方尊和亞方罍兩件器物采用了做舊、仿古工藝,力圖還原兩件器物剛剛鑄造出來的樣子,青黑色的質感是銅、錫、鉛等元素混合后的結果,古人高超的鑄銅技術加上精湛的雕刻手法,將兩件器物的外表打造得完美無瑕,而它們巨大的容酒量,又反映了當時糧食豐足、盛行飲酒的社會現狀。 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3組)1盎司紀念銀幣背面圖案」 龍紋觥前細后粗,呈流線型設計,像一個犀角或象牙制品,觥首為豬頭造型,豬又叫彘,也是龍的一種,尖牙利嘴,頭上兩角,與人面龍紋盉頭上的角極為相似,觥身布滿龍紋、蛇紋、鱷魚紋,背上有菌形紐,可提起打開。豬是財富的象征,龍是精神的信仰,再加上蛇、鱷魚等爬行動物特點的融入,便孕育出了中國獨有的龍文化,逐漸演變為今天的龍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