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縮于方寸的三國之戰(江南客) |
發布日期:09-03-09 08:22:0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江南客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09年3月上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濃縮于方寸的三國之戰 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金銀幣“三國演義”,重點強調是合久必分中的“分”。1995年推出的第一組,展現的是蜀漢英雄,1996年亮相的第二組,敘說的是曹魏故事。
曹魏能得北方天下,奠基之戰,就是官渡之戰。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黃河下游與袁紹形成南北對峙局面。但袁紹兵力遠勝于曹操,不甘屈居,于是建安四年(199)6月,以10萬精兵和萬匹戰馬,拉開官渡之戰序幕。經過近一年半的激戰,建安五年(200)10月,曹操先后殲滅袁紹軍隊7萬余人,官渡之戰最終以曹操全勝而結束!叭龂萘x(2)”5盎司和1/2盎司金幣,表現的就是這場曹操奠定統一北方基礎的戰略決戰。兩枚金幣尺幅有限,大者直徑60毫米,小者27毫米,自然無法完整展現其壯觀場面,所以設計者舍大取小,分3個層次再現了戰爭細節,前為奮勇突擊的士兵,中為身先士卒的將領,遠為飛揚的戰旗和奔騰的戰馬。滴水折射陽光,欣賞金幣,官渡之戰的壯烈氣氛,時隔1800余年,依然能強烈感受。
曹操之所以能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接納能人之言。但這只是曹操的一面,實際上他是個極其復雜的人物,可以說他是政治家,也可以說他是軍事家,還可以說他是文學家。銀幣“曹操”的設計,主要是偏向他軍事才能的一面。不過明褒實貶,選用的畫面,是赤壁之戰中的“火燒連船”一節。銀幣上的曹操,也身材魁梧,也氣宇軒昂,但自負的色彩更重一些。設計者的這種偏向,還表現在背景中,同是江水,一邊波濤滾滾,一邊風平浪靜,這是不是暗示曹操正處于勝敗的轉換之中?相比之下,“曹操”的設計,過于滿,過于實,顯得比較平淡。其實曹操運籌帷幄,鞭撻宇內,“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三國演義(2)”4枚27克銀幣,除曹操外,另兩枚分別是“曹丕”和“曹植”。魏文帝曹丕,少有逸才,善騎射、好擊劍,但性格善謀多詐。曹丕在文學上有很深造詣,《燕歌行》、《典論•論文》等,均是不朽名篇。銀幣“曹丕”畫面,選用是的帝王曹丕,他端坐于案幾之前,帷簾半卷,燭臺高挑,儼然是具有卓越才能的領袖人物。史實中,曹丕軍事才華不如曹操,政治才華不如孫權。正因為如此,前后3次率軍征戰東吳、蜀漢,均大敗。曹植是曹丕的弟弟,自幼穎慧,詩文辭賦,下筆成章。深得曹操寵信,幾欲立為太子。曹丕稱帝后,曹植生存環境一落千丈,曹叡繼位也沒有改善。他的創作因此也一分為二,前期多為貴介公子的優游生活(部分“生乎亂、長乎軍”之時代感受),后期主要抒發他時而憤慨時而哀怨的心情。銀幣“曹植”突出的就是他不甘棄置,希冀成就的形象。畫面上的曹植,手握書卷,仰望長天,一副英雄不得志的壓抑之情。銀幣背景,或宮廷,或軍旅,也是他起伏一生的真實寫照。唯一可惜的是,曹植“文”的華彩,在銀幣上淡了一些。曹氏父子合稱“三曹”,在中國文學史中,具有極高地位。“三國演義(2)”銀幣將“三曹”集于一體,可能也是出于這種考慮。
司馬懿,魏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這也是“三國演義(2)”銀幣四雄中唯一外姓。但司馬懿在民間的影響力,遠高于曹植、曹丕兄弟。司馬懿世稱號“;ⅰ,與諸葛亮、龐統、周瑜,并稱“臥龍、鳳雛、幼麒、冢虎”。相傳其容貌“狼顧鷹視”,很有些粗獷的,但其智慧過人,孫權感嘆他“善用兵,變化若神,所向無前!便y幣“司馬懿”表現的正是他的這一面。戰馬之上,司馬懿淡定自若,一副大將風范。后司馬懿發動政變誅殺曹爽一族,掌握魏國大權。病逝后,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