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始于秦朝,興盛于兩漢,是中國書法史甚至文明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變革。關于隸書的誕生,有一個頗為有趣的傳說。相傳隸書為秦人程邈所創,程邈因得罪秦始皇而被關在監獄中。當時秦朝的官方文件是由小篆書寫而成的,小篆筆畫頗多,且形狀復雜,因此不便于快速書寫。程邈雖然被關在獄中,但他決心改變這一現狀,最終創造了方便書寫、易于辨認的隸書。秦始皇得知此事后,大為贊賞,不但赦免了他的罪過,還提拔他當了御史。
雖然只是傳說,但隸書的變革性是毋庸置疑的。隸書上承秦篆,下啟唐楷,一改篆書象形的文字結構,簡化了篆書的書寫和用筆方式,逐漸形成了現今我們所使用的文字書體,開啟了漢字向抽象化符號的演變。
為了弘揚中國的書法藝術,展現中國書法的獨特藝術魅力,推動書法文化的保護工作,中國人民銀行于2019年5月28日發行了中國書法藝術(隸書)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金銀紀念幣共5枚,包括金質紀念幣1枚,銀質紀念幣4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其中的8克金幣,正面圖案為金文“中國”字樣襯以青銅器裝飾紋樣,并刊國名、年號;背面圖案為東漢史晨碑局部文字及其“興利”字樣與漢代畫像磚紋飾、“中國書法藝術”篆刻鈐印等組合設計,并刊“中國書法藝術·東漢·史晨碑”字樣及面額。

觀賞這枚金幣的正面圖案,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豎直書寫在正中的金文“中國”二字,字的左右兩邊是對稱的青銅器裝飾龍紋。這些銘刻于青銅古器上的文字和圖案,具有紀念和象征意義,幣面上的金文“中國”二字及龍紋,則象征了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而對稱的圖案設計,也符合中國傳統的審美意趣。我們常常會發現中國的園林、古畫的裝飾、器皿的外形,甚至是門窗的設計,無一不暗合著對稱的審美文化。圓形的紋飾搭配方正的文字,也貼合了我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哲學觀。凝視金幣的正面圖案,我們仿佛能感受到圖案上的金文書法、青銅紋飾正裹挾著深厚的中國文化,迎面而來,縈繞在我們周圍。

再來看金幣的背面,主圖案是東漢著名的隸書書法——《史晨碑》的局部文字。碑文是為祭祀孔子而寫,體現的是對儒家文化的傳承。圖案靠中間的地方是一片較寬的留白,上以隸書書寫“興利”二字,意味“為百姓興利”,這正是儒家治國理念的體現,同時也是現今提倡的“以人為本”思想的體現。圖案左側是《史晨碑》碑文的節選,右側則用豎條文書寫“中國書法藝術·東漢·史晨碑”字樣,下方的空白處刊有“100元”字樣及“中國書法藝術”篆刻鈐印。圖案中,上下兩端的碑石相連接,形成了反向的“L”形,搭配圓形的金幣形狀,讓人不由得感覺像是拿著一枚圓形的放大鏡,正在仔細品味和鑒賞《史晨碑》的一角。
金幣上的隸書書法,字型端莊、結構勻稱、方圓兼備、極具變化。就拿圖案正中的“興利”二字來說,其筆畫形態橫、撇、豎、直,運筆雄渾有力,如同人的筋骨,強壯有力,包裹著堅實的肌肉,給人以力量感的同時又不失美感。字體渾圓方正,給人以端莊典雅之感。而筆畫中方與圓的結合,又使得其結構疏密有致,體態秀潤勻稱,有風姿而不顯呆板,從而結構與意度兼備,創造出了一種溫潤典雅、理性而有節制的書寫風格。字里行間,我們從這古樸的書法中感受到了“和”的美感,以及“中正”的傳統價值觀。
總體上,這枚8克金幣的正背兩面圖案交相輝映,正面展現的是中國書法藝術與中國文化互融互通的藝術形態,背面圖案上的隸書書法《史晨碑》不但呼應了“中國書法藝術”的主題,更是在設計上給人一種身臨其境,把玩藝術佳品的體驗感。我們仿佛能通過這枚金幣觸摸到千年前的秦漢書法——隸書《史晨碑》一樣,穿越古今,讓觀者的靈魂與千年前的藝術之魂溝通對話,透過《史晨碑》感受到儒家的“民本”思想,感受到藝術承載的文化在今天依舊熠熠生輝。
中國書法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其獨特在于它既是藝術,又是藝術的載體,兼具有藝術性和實用性。而這枚中國書法藝術(隸書)8克金幣的發行,讓我們能從書法藝術中去感悟、理解和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它也必將為推動中國書法藝術不斷發展,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供稿:四川匯廣收藏品銷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