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炒金平臺成為吞噬資金陷阱 |
行軟件,就可以運作了。只要有10個客戶就可以保持盈利,做得大的可以吸納上億元資金。 對境外注冊平臺監管存空白 按照目前的管理規定,銀行、金交所會員單位、期貨公司都可以進行黃金代理投資業務,這3個機構的相關主管部門分別是銀監會、人民銀行、證監會,卻沒有一個統一的機構對境外黃金交易進行界定和管理。 有銀行業內人士告訴商報記者,在中國香港地區和歐美地區,黃金期貨交易因為風險大,除非是專業人士和機構,一般的普通市民極少參與。但是經過代理機構在國內網站上煽動性的宣傳,不少手中握有閑置資金的內地人士輕易上當,在毫不知曉國際黃金市場運作規律、交易規則和風險意識的情況下貿然加入,結果基本上是血本無歸。 “我所知道的是基本上沒有人能夠賺到錢,期貨交易專業性太強了,否則在國外或者香港豈不是人人發大財?”工行一位人士告訴商報記者。資金安全不受境內任何部門監管,難有保障,資金往來全部要經過投資公司,投資者個人常常無法控制。 據了解,國內的黃金市場放開后,一直沿用的法規有兩個。一個是1983年國務院頒布的《金銀管理條例》,另一個是1994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關于取締自發黃金市場加強黃金產品管理的通知》。這兩個法規均是在黃金屬于管制品的情況下頒布的,且至今從未修訂過,制定的內容主要是針對黃金走私和統購統配管理,沒有任何涉及地下炒金的條文。 銀行界人士告訴記者說,根據六部委《關于促進黃金市場發展的若干意見》的規定,我國已明令禁止任何形式的“地下炒金”行為。投資者參與“地下炒金”將會受到相關部門的嚴懲,并將相關信息錄入征信系統,影響到客戶個人的信用記錄。但是這是針對內地市場的法規,現在的中介機構為了規避這個法規,將交易平臺注冊在境外,實際上所動用的人員、投資者以及資金都是內地的,這就造成了一種監管空白。 正規黃金交易場所費用較高 很多選擇炒金的投資者均認為國內目前的投資品種回報率不理想,選擇黃金投資是為了更高的回報率。 但是,投資者之所以選擇黃金交易平臺,據業內人士透露,是因為相對炒金平臺,我國兩大交易所的黃金交易模式都存在一些不足情況: 一、兩大交易所都采用集合競價、撮合成交的交易機制,與國際黃金市場相對脫節; 二、兩大交易所的黃金投資品種不能提供24小時連續交易,致使國內黃金價格常出現跳空開盤現象,投資者無法全方位地抵御不確定風險; 為什么國有銀行交易平臺得不到投資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