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期貨為用銀企業系上“安全帶” |
與合約的設計相比,白銀價格習慣性的劇烈波動更加考驗交易所的風控能力。國際銀價近年來最低曾達到過8.5美元/盎司,最高竟達到49.81美元/盎司,價格竟相差近6倍之多。在廣發期貨研究員馮亮看來,交易所因此在保證金的調整方面,需更為靈活和及時。在價格較低的時候,交易所應該調高保證金以防范風險,而當銀價較高的時候,也需要照顧到市場流動性,適當降低保證金水平。 而對企業來說,白銀期貨的獲批顯然是個好消息。河南豫光金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苗紅強表示,近幾年國際、國內白銀價格劇烈波動,波幅逐漸擴大,冶煉利潤也逐步向礦山轉移,白銀價格的波動對產銀、用銀企業產生巨大的經營風險。尤其是對產銀企業來說,由于進口礦粉大多采用點價模式,而國內采購采用均價模式,成品銷售又采用點價和現貨市場報價模式,如果把握不好采購與銷售價格風險,將對企業的盈利水平產生重大影響。 白銀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一方面為企業提供了套期保值平臺,另一方面降低企業因價格劇烈波動帶來的經營風險。如2011年4月25日開始的連續下跌,8個交易日內,價格從49.81美元/盎司跌到34.31美元/盎司,上海黃金交易所白銀現貨延期交易連續兩天出現跌停,如果產銀企業不進行套期保值,由于白銀冶煉從礦粉到成品需要1~2個月的周期,企業可能瞬間產生巨大虧損,甚至是致命打擊。 苗紅強表示,2011年4月底和9月底白銀價格的快速下跌,對于企業來說是兩堂生動的培訓課,對于沒有境外期貨套期保值資格而又不能從上海黃金交易所充分保值的企業,未來白銀期貨的上市提供了一個合法的、有效的套期保值交易場所,企業可以在鎖定既得利潤的同時進行嚴格的套期保值,規避價格波動風險,保證企業的持續、長久經營。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王琴華則認為,開展白銀期貨交易,可以利用期貨市場發現價格的功能,充實和增強價格信息,形成現貨、期貨價格相互影響、制衡的良性機制,為政府調控和企業經營提供決策依據。此外,期貨市場嚴格的品牌注冊等相關制度體現了國家產業政策要求,有利于銅、鉛冶煉等白銀生產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引導產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并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