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鏡看黃金 “買黃金”真能“抗通脹”嗎? |
關。1979年初伊朗爆發革命,美國失去了當時在中東的最大盟友,黃金從200美元一路飆升,1979年10月突破400美元,到1980年1月蘇聯出兵阿富汗之時,金價創出當時的歷史高位852美元。 但是,“買黃金”真能“抗通脹”嗎? 就在蘇聯對阿富汗久攻不下的十年間,美國經濟在里根總統的引領下漸漸駛入蓬勃發展的軌道。金價從1980年到1988年間下跌了一半,若以1979年為基準年,到1988年美國通脹率卻上升超過60%。這段歷史正好能用來駁斥現在市場上流行的“買黃金抗通脹”的說法。 現在還有一種說法,稱黃金的生產成本高企。那么,黃金的生產成本能否支撐金價呢? 我們看到,金價在1999年7月跌至252美元的低位,由于這一價位低于當時世界上不少金礦的生產成本(極粗略估計平均約為每盎司300美元),大量金礦一度減產停工,但金價并未因此明顯反彈。 而新世紀開始后,美國遭遇市場泡沫破裂、反恐戰爭打響、實質增長停滯、次貸危機泛濫的混亂時期,使得黃金一路上揚至2011年9月的歷史高位1922.6美元,在13年間累積了665%的升幅。應該說,美國歷次量化寬松的影響早已反映在金價之中。直至最近美國經濟出現復蘇跡象,黃金開始被拋售就不是意外之事了。 筆者認為,伊朗核危機依舊會是近期影響油價和金價的主要因素,但在波士頓恐怖襲擊發生后,奧巴馬總統可能要先評估國內的安全形勢、確保經濟穩定復蘇。在以上可能影響美國實力的因素逐一消除后,美聯儲將退出量化寬松并轉入加息周期,到時市場避險情緒將進一步減弱,筆者認為金價將會繼續向下,甚至突破1000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