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媽完勝華爾街”式自我陶醉當止 |
物黃金”數據尚無明確來源,其最早可查出處便是國內某暢銷財經書籍作者的一條微博。而“恰巧”這位擅長寫金融史小說的“經濟學家”曾被人諷為“黃金公司代言人”。其背后的利益關聯,引人遐想。其實,一方面,黃金首飾與現貨黃金并不是一回事,前者回購損耗過高;另一方面,黃金定價權一直牢牢掌握在歐美少數機構手中,慫恿散戶蚍蜉撼樹、對沖空方,如果不是別有用心,便是不負責任,中國散戶投資者切莫把戲言當箴言,被“致幻劑”所害。 今天,“中國力量”確實有了質的飛躍,但我們仍屬發展中國家,“10億雙襪子換一架飛機”的現狀并未改變,在全球化經濟鏈條中為人打工的總體定位并未改寫。因此,在描述“中國坐標”時用詞盡可能避免浮夸和夜郎自大!爸袊鴫簟钡膶崿F,需要腳踏實地、時刻保持清醒,萬萬不可自我陶醉于某些邏輯混亂、推理可笑的幻覺,牽絆了前進的腳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