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抵御通脹的終極武器? |
黃金制品因良好的保值功能越來越受投資者追捧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尚未走遠,通脹隱憂又開始升溫。當持有紙幣的潛在風險日益增加,新一輪的財富保衛戰或將打響。通脹預期之下,如何才能保衛自己的真實財富不會縮水,黃金能否作為抵抗通脹的終極武器?在未來的貨幣體系中,如果美元難以為繼,黃金又將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本周五,知名戰略預測專家、《黃金保衛中國》作者張庭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再次重申自己的觀點:放棄美元,買進黃金。呼吁國家和民間機構儲備黃金,個人投資者將資產的10%至20%配置實物黃金,并長期持有。 命題之一 黃金能否“王者歸來” 次貸危機爆發后,以美元信用貨幣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弊端暴露無遺。隨著危機的縱深發展,重塑國際貨幣體系的呼聲漸高,黃金在全球金融體系中也重新抬頭。而在未來的國際貨幣體系中,黃金能否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 張庭賓認為,美元崩潰已是大勢所趨,黃金必將“王者歸來”。他認為未來黃金和美元的較量,黃金已經開始占上風,美元已經在間接敗退。他做出預警,從現在開始,要高度警惕未來3年內美元紙幣的大崩潰,舊美元嚴重貶值,之后新美元與黃金重新掛鉤。 對于未來國際貨幣體系的走向,有業內專家表示了不同的觀點。貨幣學家、太平洋證券研究所所長向松祚認為,目前中國的核心考量,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讓人民幣能夠成為真正重要的國際貨幣。未來即便不是美元、歐元、人民幣三足鼎立,也要使得人民幣成為重要的國際貨幣之一。只有人民幣成為區域貨幣,成為國際貨幣體系非常重要的成員,大家才有機會坐下來討論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在不久前舉辦的“全球紙幣信用危機與黃金未來角色”研討會上,中國進出口銀行首席國家風險分析師趙昌會也表示,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方向,超主權貨幣可行性不強,東亞地區的亞元思路討論一度很熱,但很難推進;金本位也不會成為選擇。趙昌會認為,在亞洲,下一步不是推進亞元,而是推動人民幣區域化。 命題之二 黃金能否保衛財富 如果美元崩潰,要如何來應對?張庭賓的建議是國家能做的是大規模增加黃金和石油、銅的戰略儲備。不再購入美國國債和美國金融衍生品,并且抓住機會適時拋出。同時要限制外資對中國企業的并購,因為這種并購的本質是以美元資產置換中國的實業資產。雖然認為金本位不會成為貨幣體系改革的選擇,但趙昌會同樣認為中國應該大規模、不失時機地增持這類儲備,包括金銀貴金屬,甚至包括銅等金屬資源。他表示,黃金依然會作為今后信用貨幣發行的基礎,來約束貨幣發行總量。黃金仍然是繼續有用的基本法則。 對于個人投資者,記者咨詢多位人士,不少業內專家贊同將資產的10%至20%配置黃金。觀點多基于黃金作為集商品屬性和金融屬性于一身的特殊商品,一直是公認的抵御通貨膨脹和防范通貨緊縮的最好工具。黃金投資市場與股票、外匯、大宗商品等市場相比,更具有穩定性和易控性。 命題之三 黃金能否作為抗通脹終極武器 但被多數人視為抗通脹武器之一的黃金,進入2009年以來始終在900美元之上運行。北京時間8月22日零點,紐約商品交易所的黃金期貨價格升穿950美元報每盎司953.70美元。對多數投資人來說,這一價位已經高高在上。接近1000美元的黃金,還能否保衛我們的財富? 張庭賓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現在2000美元以下的黃金價格都是被嚴重低估,儲備黃金看重的是未來的上漲空間,在一個大牛市就要到來的時候,應該要提前進入。 北京華諾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姜何則表示,在他看來未來至少10年、20年內,美元的中心地位被撼動、被改變的可能性非常小。對于投資者而言,保衛自身財富最關鍵的一點是需要重新構架自己的財富思維。很多投資人在近幾年或者說5年之內吃虧,就是因為投資思維已經不適合做中國的股票、不適合做中國的地產。投資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整體是個投機時代。股票、地產,實際上都已經淪為投機的產品。 對于黃金,姜何認為可以配置,但切不可過度持有。由于與美元密切相關,波動性大,因此現階段黃金也更適合做投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