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價跌破“千七”再“伺機” |
此前被認為可能會借歐債風險提升、全球貨幣政策寬松信號以及美國經濟轉暖等因素重開上漲空間的國際金價,上周被美國三季度GDP增速下修的消息打壓后,退守每盎司1700美元下方。預計國際金價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圍繞當前價位進行震蕩整理。 從邏輯上講,歐債局勢對國際金價的影響具有兩面性,即在對全球經濟基本面的拖累打壓金價的同時,避險情緒又可能會推動金價上揚。在此情況下,金融市場上的資金狀況,或者說,投資者的投資信心和金融機構的放貸意愿才能夠最終決定歐債危機之于國際金價的切實作用方向。 上周的消息面恰恰集中地對金融市場資金面產生影響。一方面,美國政府在上周二將該國三季度GDP同比增幅由2.5%的初值下修至2%;世行又下調了東亞經濟增長預期,這或逼迫投資者將資金重新“放回腰包”或投入固定收益市場,而受壓于新監管規則的金融機構則更會緊縮銀根。 另一方面,美國國會“超級委員會”減赤協議磋商失敗意味著政府“更有效率、更有針對性地”削減赤字的可能性已蕩然無存,“山姆大叔”未來十年內將幾無彈性地執行支出壓縮計劃,使得積極財政政策空間十分有限。作為全球經濟火車頭的美國經濟難以在中期有“驚喜”表現。 需要指出的是,在美國經濟增長前景不力的情況下,美元通常以疲弱姿態示人,從而客觀上推動以美元計價的國際金價。但歐債危機的蔓延和深化導致美元“哈不下腰”,因此其對金價的支撐效果也就無從談起了。雖然上周四,歐元短暫走強讓國際金價看到了打開價格上行空間的可能性,但隨后歐元重新走弱讓此希望迅速化為泡影。 不過,對于很可能開始橫盤整理的國際金價來說,還有再次上揚的機會,因為一旦國際金價將強勢保持一段時間,可能會重新贏得投資者的青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