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開黃金牛市的神秘面紗 |
發布日期:12-07-31 09:30:4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和訊黃金 作者:安娜 |
是世界政治和經濟的多事之秋。“阿拉伯之春”從突尼斯波及到埃及、利比亞,其間還伴隨著5月份美債問題的出現,COMEX黃金價格從2011年2月為1342美元/盎司,上漲至9月的1923美元/盎司,創出歷史新高。2011年年底伊朗軍事演習及美國航母開進霍爾木茲海峽,再次把金價從1550美元推高至1750美元一線。 2.黃金并非任何時候都能避險 盡管黃金的避險功能多次引爆黃金大牛市,但牛市結束時金價慘烈的下跌更令人恐慌。 金價借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從1975年的200美元暴漲至800美元后,又迅速跌回200多美元;其后,在200美元上下俳徊20多年之久。 2008年3月至10月,金價在次貸危機愈演愈烈之時,和其他大宗商品一起被拋售,從1033美元跌回到681美元;令投資者疑惑的是,2011年5-9月金價借歐債危機、美債問題從1500美元抜地而起直奔2000美元,創出1923美元歷史新高之后,而后在美債問題緩和、歐債危機愈演愈烈之時,金價卻大幅回落,尤其2012年夏在希臘或退出歐元區等憂慮升溫時,金價反而走跌至1550美元。 近期金價更表現出隨歐債危機升級而下跌,隨歐債危機緩和而反彈的特征。黃金的避險功能已漸趨弱化。 著名財經評論人筆夫就曾指出,普通投資者對黃金的避險功能存在誤解,黃金并不是任何時候的避險工具。 筆夫認為,金融危機爆發初期,資金從其他市場撤離,黃金被當作避險工具,投資者的需求直接促使黃金需求上漲、價格升高。但隨著金融危機加重產生流動性危機,金融機構通常會選擇拋售包括黃金在內的各類資產,以應對流動性危機。 “當真正的危機降臨時,黃金和其他的商品是完全一樣的,沒準就是菜市場里的蘿卜、白菜。”筆夫說,這時黃金完全就和普通商品無異。 與金價大幅下挫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為避險品種的美元的上漲。在市場不看好歐元,資金涌入美元市場尋求避險,7月24日,美元指數上探84,創近兩年新高。 可見黃金并非任何時候都是避險的通靈寶玉。 3.黃金不是唯一避險選擇 綜上認為,與亂世相伴的避險買盤以及恐慌性的買盤,只是黃金在某個特定階段暴漲的力量。 但這種避險買盤以及恐慌性買盤能否繼續支撐已持續了十年的黃金牛市? 樂觀派認為,黃金一直是國際資本市場的硬通貨,在長期信用紙幣泛濫貶值的預期下,亞洲國家及其他新興經濟體央行仍將增持黃金的主力。。 既然是抗通脹,那么就不一定是黃金——美元、大宗商品、還有部分高成長性股票,甚至某些大城市的具有增長預期的房地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