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買漲不買跌” 不一定是錯 |
發布日期:12-08-28 09:07:2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新商報 作者:殷潔 |
被冷落了近半年的黃金,終于在上周放出光芒。國際現貨黃金一路沖高到1675美元/盎司,創下4個月來的新高。看到黃金重返強勢,也讓不少人開始檢討自己長期以來,對待黃金“買漲不買跌”的態度。 同樣在上周,世界黃金協會發布了今年第二季度《黃金需求趨勢報告》,結果二季度,全球黃金需求總量為990噸,相比去年二季度的1065.8噸下降7%。其中需求大國印度需求同比下滑38%,中國需求下滑了7%。 可以說,這幾年來,隨著金價飆升,我國黃金需求也在持續攀升,配置實物黃金資產的家庭越來越多。然而今年以來,尤其二季度,黃金需求卻出現下滑。而這也與金價走勢不明有關。去年黃金曾漲到1920美元/盎司,隨后價格出現調整,不過今年年初開始又逐漸走強,今年2月29日漲至1790.55美元/盎司階段高點,之后又開始一路下跌,到5月中旬時跌至1527.82美元/盎司的階段低點,隨后一直圍繞1600美元/盎司持續窄幅震蕩。算一算,低迷了近半年之久。 而在《黃金需求趨勢報告》中顯示,今年二季度,中國的投資和金飾需求為144.9噸,相比去年第二季度的156.6噸下降7%。中國投資者趨于謹慎,投資需求同比下降4%,降至51.1噸。金價疲軟勢頭以及經濟增長的放緩,也降低了國內消費者購買金飾的積極性,導致金飾需求同比下降9%,降至93.8噸。顯然這時候,大家對待黃金“買漲不買跌”的態度似乎愈發明確金店有些冷清,金融機構網點實物黃金的銷售情況也不樂觀…… 不過看到近期黃金再度上漲,不知手中持幣想買黃金卻一直猶豫不決的投資者是否會有些后悔呢?其實對于很多普通投資者來說,不是炒金,而是買實物金。主要是為合理配置家庭資產。這種情況下,“買漲不買跌”的慣性思維就要不得了。相反,在下跌時更應當成是買入實物黃金的好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