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報告稱:歐元區危機仍是全球金融穩定“不安根源” |
定性因素的影響加劇,拖累程度會更大。這有可能導致GDP增速大幅放緩至1%,甚至更低。無獨有偶,日本也面臨日益尷尬的財政狀況,高赤字和創紀錄的債務水平,銀行與政府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愈加嚴重。“這兩個國家需出臺為完成中期財政調整而需采取的必要措施,而且必須馬上實施,不能再加拖延。過去幾年最主要的教訓是,需要在市場開始擔心信用問題之前早早解決各種失衡。”IMF的報告指出。
令人欣慰的是,新興經濟體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在很大程度上一直扮演著全球經濟引擎的角色,目前為止很好地應付了全球沖擊。不過IMF依然對新興經濟體面臨的潛在風險發出了警告,稱新興經濟體尚未逃離歐債病毒感染效應,歐債危機風險有可能蔓延到這些經濟體中,使其經濟減速。針對發達經濟體量化寬松政策對新興市場的溢出效應,IMF金融顧問兼貨幣和資本市場部主管比尼亞爾斯認為,量化寬松提供了大量流動性,這對恢復市場信心很有幫助,對全球經濟也產生積極作用。當然,這一過程可能會向新興市場國家輸出資本,因此,這些國家需多考慮這些因素,做好應對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