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動蕩或致石油危機 石油供應面臨挑戰 |
又退收至114.63美元/桶。
對新一輪石油危機的擔憂也令金價飆升至每盎司1444美元的新歷史紀錄。富時100指數和標準普爾500指數全線下跌。 “投資者對任何影響沙特石油供應量的消息都非常敏感,”趙雪松說,“一旦沙特出問題,不僅是沙特在歐佩克產出指標之內的供應會出現問題,另外用來彌補利比亞石油減少的增產也會受到影響。” 按IEA估算,沙特石油產出占世界的11.6%,整個OPEC閑置產能是470萬桶/天,其中沙特的閑置產能是250萬-300萬桶/天,占整個OPEC閑置產能的60%左右。 一些投行策略師預測,如果沙特出現動蕩,油價就有可能漲到200美元以上。油價的最高紀錄是2008年7月曾創下的147美元/桶。 8日傳出確切消息,稱沙特已增加了70萬桶日產量,OPEC成員國科威特、阿聯酋和尼日利亞也計劃在4月初另外增加30萬桶日產量,這樣就基本彌補了利比亞中斷供應的缺口,市場情緒得到安撫。 9日,美國能源情報署(EIA)發布報告顯示,商業原油庫存環比增長252萬桶,高于市場預估,油價再次回調。 IEA總干事田中伸男也出面表示,IEA成員國所擁有的戰略儲備足以在長達兩年時間里提供每天200萬桶的額外供應,因此并不是很擔心供應問題。 補缺口和賭概率 盡管利比亞在全球石油出口中占比微乎其微,但其對歐洲而言卻有重要意義。 Paul Stevens表示,這次中東、北非的亂局對歐洲能源供應造成的威脅更多。歐盟15國的天然氣消費量16%來自中東和北非,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依賴度更高達55%和43%。 IEA向本報提供的數據顯示,利比亞出口的石油85%供應給了經合組織成員國,在其14個石油出口國中,歐洲國家就占了11個,其中意大利、愛爾蘭和奧地利三國從利比亞進口的石油均占到該國石油總進口量的1/5以上。 Alhajji指出,即使沙特增加原油產量,也無法緩和利比亞石油減產所帶來的影響。 首先,沙特到歐洲的距離是利比亞到歐洲距離的數倍,歐洲市場需要4至5周時間才能對利比亞第一天的減產做出調整。 在Alhajji看來,即使政局重新穩定后,利比亞的原油產量也無法回到危機前的生產水平。 此外,目前石油市場還面臨著來自其它國家出口下降的風險,特別是阿爾及利亞和也門、巴林的形勢也有進一步升級的風險,再加上來自象牙海岸的原油損失,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