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投資也有雙面性 |
器,相比書畫鑒定更具有不可否認的科學性,另外,影響珠寶價值的“名人”因素少,不管是誰戴過,它只認材料本身資源價值,該值多少錢就值多少錢,不因人而異。名人戴過的,例如慈禧太后戴過的珠寶拿出去拍賣能得高價是因為大家都當那是古董看待了。還有,珠寶放得住,帶得走。“放得住”是指珠寶保存起來會比書畫容易,“帶得走”就是指珠寶體積一般較小,攜帶方便。最后,珠寶 “全球通” ,高額度。在澳門賭場旁邊有一大排的典當鋪,主要收三樣東西:黃金、珠寶、名表。而這三樣都有一個共同點:具有國際流通性,手續相對比較簡單,而且利潤高,鉆石一般行情六到八折,名表一般也是六到八折,黃金典當的比率更高。 怎樣選擇具有收藏價值的珠寶? 中國現代珠寶市場主要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當時中國珠寶市場的規模大約在20—30億元,年平均增長在15%以上,截止到2006年,中國珠寶產業的年銷售額已經突破了1400億元,年出口額達到68.7億美元,是世界上少數珠寶首飾飾品年消費額超過100億美元的國家之一。 面對走勢日益高昂的珠寶市場,當各種各樣的投資產品充斥著收藏家眼球時,藏家們又該如何選擇珠寶投資?史洪岳認為,收藏珠寶首先要了解哪些珠寶具有收藏價值,區分開收藏品與非收藏品。珠寶分商品、藝術品、工藝品。藝術品跟材質有關,切割得很好的大顆粒鉆石就是藝術品而非工藝品。工藝品市場上很普遍,很多復制,商品更不用說,但藝術品是不可以復制的。因此,藝術品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此外,工藝美術大師制作的精美作品,而且材質好,也是值得收藏的。其次,高端珠寶(如大顆粒的鉆石、高檔的鉆石)和資源型(如玉石、黃金)珠寶的未來發展空間很大。 任進認為選擇的品種要有穩定的國際價格標準,如鉆石。此外,翡翠收藏既有材質收藏又有文化收藏,在亞洲,高檔翡翠長期受捧使其增值空間很大,翡翠在雕刻的內容上傳承了中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