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產商購金60公斤1318萬 |
60公斤1318萬 浙江地產商刷新實物金單筆購買紀錄 2009年5月,最大一筆為60公斤。 2007年底-2008年初,10公斤以上大單頻頻出現,最大一筆為29.3公斤。 2009年1月,再次出現10公斤以上大單,最大一筆為20公斤。 上周末,一位浙江籍房地產開發商在中國黃金杭州旗艦店刷卡1318.8萬元,一次性買下60公斤中國黃金投資金條。這是杭州目前為止單筆購買實物黃金的最高紀錄,此前的紀錄是2008年3月3日,紹興一位女士斥資685萬元買下29.3公斤中國黃金投資金條。 最近一個月,國際金價大漲近100美元/盎司,正在向1000美元/盎司大關發起沖擊。而此前的銷售記錄顯示,每當國際金價接近1000美元關口,投資者的購金沖動就會爆發,且大單購買也會頻頻出現。 創紀錄的60公斤 上周五上午10點,位于杭州延安路鳳起路口的中國黃金杭州旗艦店來了一位50多歲的男性顧客,經過簡單詢價,他當場買下60公斤中國黃金標準梯形投資金條,成交時,上海黃金交易所AU9999實時價為207.8元/克,再加上12元/克手續費,總計1318.8萬元。 據了解,這名出手闊綽的買金客是省內一位房地產開發商,今年有多個投資項目正在進行。此前半個月里,他多次來到這家金店咨詢,等待買入時機。中國黃金杭州旗艦店總經理孫翊鑫說,通常購買量大的投資者都會要求店方代為保管金條,但這位投資者卻要求提走全部金條,由于店方一時拿不出這么多金條,只能承諾延期交付。 孫翊鑫說,這位顧客的提貨要求為,60公斤金條分為50條1000克金條和20條500克金條,這些金條碼放起來相當于一盒200抽“清風”牌面巾紙的大小。 金價一沖高購金就踴躍 杭州人的買金熱情始于2007年下半年,當時全球都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壓力,美元大幅貶值,石油價格屢創新高,大量避險資金涌入黃金市場,帶動國際金價一路飆升,并在2008年3月13日首次突破1000美元/盎司大關。 2007年10月底,國際金價首次逼近800美元/盎司,中國黃金集團開出杭州旗艦店,試營業的兩個月內即銷售近130公斤投資金條,好幾個客戶一買就是十幾公斤。 杭州第一個單筆購買紀錄誕生在這一時期。2008年3月3日,國際金價首次沖破990美元/盎司,一位紹興籍女士斥資685萬元,買下29.3公斤梯形投資金條。 國際金價在2008年3月17日達到1033.9美元/盎司的歷史高位后,展開了長達8個月的震蕩整理,并在2008年10月底達到近兩年的最低點681美元/盎司。這一時期,杭州人的買金熱情隨著金價一路下滑,大單也隨之減少。 杭州人的第二波買金熱情出現在今年春節前后,國際金價重新攀上900美元/盎司,并在2月20日再次突破1000美元/盎司。節后首周,在“論斤購買”的投資者中有一筆為20公斤。 就在上周杭州出現60公斤大單的前兩天,南京一房地產開發商在當地的中國黃金銷售點訂購了120公斤投資金條。不過,這筆買賣只談妥了交易細節,購買人要等金價回調再買入。 高位投資黃金或有風險 根據店方提供的信息,杭州這位投資者購買的主要目的是防范通脹,用于資產保值,同時看好黃金長期的增值功能。不過,在國際金價逼近1000美元時大量買入黃金,可能會面臨較大的風險。 以60公斤這單為例,購入單價207.8元/克,買入手續費12元/克,贖回手續費2元/克,額外成本為14元/克。也就是說,只有金價上漲14元(6.74%),投資者才能保本。此前許多在1000美元/盎司附近買入黃金的投資者,如果沒有在后續調整時繼續買入以平抑成本,實際上仍然處在虧損中。 有業內人士分析,近期投資者大單買入實物金,可能與國際金價與美元的相關走勢有關。 在今年1月份那波行情中,由于大量歐元資產被拋空,國際避險資金同時涌入黃金和美元市場,使得本該呈現“蹺蹺板”效應的這兩類資產同步大漲。然而自4月下旬以來,受累于美國經濟數據繼續惡化,美元開始疲軟,美元指數由近87點回落至80點,并多次刷新今年以來的低位。與此同時,由于各國央行開足馬力印鈔票,導致流動性泛濫,全球投資者對于通貨膨脹的預期持續升溫,紐約期金近一個月里上漲了約100美元/盎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