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下果園成 塞北江南舊有名(羅婷婷) |
發布日期:08-07-24 15:14:33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本稿刊載于2008年7月上旬的第十四期《錢幣》報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 ![]() ![]() ![]() “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大漠粗獷,黃河雄渾,湖泊秀美,平川無垠,邊塞風光,交相輝映,折射出寧夏這片美麗的土地厚重悠久的文化底蘊,還有伴隨著沙場烽煙,千古鐵戈的那曲“踏破賀蘭山闕”,又在我們的民族精魄中留下了幾許豪邁與悲壯。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位于中國西北內陸,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南北狹長,屬黃河上游,回族占總人口的1/3,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寧夏平原這片魚米之鄉,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天下黃河富寧夏”的美稱,寧夏歷史悠久,據考古顯示,遠在3萬年前,古人類就在寧夏勞動生息。 為了慶祝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30周年,中國人民銀行于1988年9月20日發行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30周年紀念幣,面值一元,發行量156萬套。該幣由沈陽造幣廠鑄造,材質為鎳銅合金,直徑30毫米,重量為9.32克。 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銀川南關清真寺正面全景和年號。清真寺,又稱禮拜寺,阿拉伯語為“麥斯吉德”,意即叩頭的地方,它既是伊斯蘭教信徒聚眾禮拜的地方,又兼有文化教育中心、社會活動中心的功用。南關清真寺坐落于銀川市老城東南隅,始建于明朝末年,現存的南關清真寺為1980年重建,占地2000余平方米,具有典型的伊斯蘭建筑風格和鮮明的民族特色,整座建筑造型優美,輪廓豐滿,色調鮮明,每天有眾多的穆斯林來寺作禮拜,現為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民族建筑代表。正面的幣面設計莊重大方,布局均勻簡練,雕刻細膩清晰,已初步顯示了我國造幣設計與雕刻的水平,把這樣一座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悠久文化傳統的宗教建筑縮小在寸方的紀念幣上,難度其實不小。設計師取景于清真寺的正面全景角度,著重刻畫了渾厚飽滿的穹頂以及頂端宛如初生新月狀的月燈,構成了一幅莊嚴美妙的伊斯蘭宗教圣景。小穹頂和建筑主體以非常細膩的雕刻手法與之相互呼應,在考慮構圖的同時,更注重了幣面的圖案分布和圖紋高度與生產工藝的緊密結合。在幣面上以南關清真寺作為雕刻主體,不僅集中反映了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并具有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個性,而且從微從具地說明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對于當地民眾宗教信仰的保護,以及對伊斯蘭文化的扶持。 “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30周年”紀念幣的背面圖案則是兩名神態歡愉的少女喜摘枸杞的勞動場面、“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三十周年”及“1958-1988”主題文字、面值。枸杞,其果謂“枸杞子”,是寧夏最著名的特產之一,居“五寶”之首,是稱“紅寶”,由于其“棘如枸杞之刺,莖如杞之條”,故得枸杞名。《詩經·小雅》曾載“陡坡北山,言采其杞”的詩句,相傳,寧夏枸杞先是在中衛縣黃河邊上自然繁殖,后來經過回漢族勞動人民世世代代的選育改良而成,并逐步被引種到全國各地,它也是寧夏回漢各族人民最引以為榮的特產之一。紀念幣上,主景突出了身著民族服裝的少女喜摘枸杞的勞動場景,少女臉龐豐潤,臉、胸、手等與怒放豐收的枸杞子稍作明暗的區分,將前者處理地略明亮些,后者處理地略暗沉些,而畫面遠處的群山和建筑物則處理地更暗些,畫面層次豐富,巧妙地表現了花紋圖案不同的質感。通過明暗和雕刻手法之間的對比與差異,表現了少女飽滿熱情的精神狀態和收獲豐收時的喜悅歡快,又凸現了豐收時節的枸杞子沉甸厚重的質感,主體突出,結構明快簡潔,線條清晰,花紋飽滿,通過這樣一個具體的場景,展現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30周年以來,自治區在農業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還精心刻畫了回族民眾積極向上,辛勞勤奮的狀態,讓以枸杞為代表的民族產業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生機新發展,幣面設計具有深遠的寓意。 |
上一篇:紀念幣收藏投資有五忌(金融時報) |
下一篇:流通紀念幣防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