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硬幣集藏知識 |
發布日期:09-07-09 09:30:5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 |
可小,可寬可窄。大體說來,以“專”為先,“專”而求“全”,“專”而求“精”。 當然組套與專題也是硬幣分類與整理的過程。 硬幣的儲藏與清理。 1.儲藏。原則是在經濟有效地保存幣品前提下便于鑒賞玩味。儲藏方法取決于藏品類別(流通幣、收藏幣)、品相(普制、精制)、珍稀級別、儲藏目的(傳世收藏,展覽,交易)和儲藏費用(初次投資,經常維護費用)。 現有的儲藏幣品方法(手段)有:幣袋、幣夾、幣盒、幣冊、幣盤、幣柜等。根據經驗:幣夾與活頁幣冊相結合是一般幣品的較好儲藏方法,幣盒與幣盤相結合則是高檔收藏幣的理想方式。 2.清理。硬幣在未進入流通時為自然金屬光澤,與空氣接觸后或存放于塑料袋中會逐漸變色和銹蝕。流通中因與各種化學物質及手汗等接觸更易變色和銹蝕。窖藏的古幣不但形成嚴重銹蝕,有時還難以剝離。 實踐證明:銀、鋅、銅合金幣易于變色;鋁、鐵、銅合金易于銹蝕。金幣多年保存完好,不銹鋼則能經受各種條件。 對清理的忠告是:最好不清理、順其自然;如需清理,務必慎重;清理盡量采用“軟”方式不用“硬”工具,清理后幣品應注明“經過清理”(Cleaned,Cld),一般品級及價格會因之降低。 主要清理方法有:洗滌、清洗、擦拭、磨刷、表面涂覆。 3.保安。隨著收藏檔次的不斷提高,保安問題也逐步提上日程。目前主要方式有:保險柜和租用銀行保險箱。 與保“安”有關的是保“密”。個人藏品,特別是珍貴藏品是否應讓外界了解及在何種范圍內了解,自然是因人因幣而異。“秘不示人,自得其樂”似乎降低了藏品應有的社會功能;但“廣為宣揚,無人不知”又有“樹大招風”之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