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正在被重新貨幣化 |
的民營性質,可以說是一種民營的黃金銀行。
不過這種交易形式也正在試圖登上大雅之堂,歐洲的荷蘭銀行(已經被并購)就提供這樣的電子黃金賬戶服務。 另外,這種民間的探索還得到了一些主流經濟學家的認可。美國外交協會國際經濟部主任Benn Steil在2007年1月英國《金融時報》發表文章時即指出:“目前已經出現了黃金銀行,它允許客戶在全球范圍內使用數字黃金付款和收款。數字黃金是一種電子貨幣形式,由客戶所存的黃金為擔保。隨著美元匯率的下跌,這種業務近些年來迅速增長。把在地球上存在2500年之久的商品貨幣進行數字化,可能聽上去有些激進和難以置信,但它最終或許會證明,這種做法的可持續性,遠遠超過近35年來實行的主權信用貨幣。” 2007年5月,Benn Steil在美國著名的《外交》雜志發表《國家貨幣的終結》一文,進一步指出——“私營的黃金銀行已經存在,從而使賬戶的持有者可以用真實的金條進行國際支付。雖然黃金銀行業目前顯然是小本生意,但隨著美元的衰落,它近年來有了顯著的增長。如果談論一種基于黃金的新的國際貨幣體系,肯定聽起來很離譜。但1900年時,一個沒有黃金的貨幣體系也是如此。現代科技使得通過私營黃金銀行恢復黃金貨幣成為可能,即使沒有政府的支持也是如此。” 對于黃金在貨幣職能方面的回歸,我們無意進行“金本位回歸”等問題的辯論,只是從觀察者的角度發現更多黃金正在被貨幣化、黃金正重新發揮某種貨幣功能的事實。我們也不是以批判的態度來觀察這種回歸,而是試圖發現金融危機之下的一些新的實踐探索。實踐要大于理論,這是這次危機給我們的一個最基本的啟示。 事實上,也只有建立在對更多事實的認識和把握的基礎上,我們才能討論黃金的價值問題,或是復雜的信用紙幣體系和商品貨幣體系的穩健性問題,乃至這次危機下吸引人們注意力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