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痛靈魂的銅章藝術

        16-07-25 11:15:52 中國集幣在線

        ——“不變的風景”收官之作《沉淪》大銅章賞析

          題記:他說,人類無序盲目的城市化發展進程,侵占了森林,也壓縮了人類的精神生存空間,停止這種破壞性、無序化的發展,把綠色還給自然,把開闊的自然空間還給都市人,或許也是出路的一種。

          很少看到中國的金屬幣章用這樣的表達方式,回避了“光明”和“宏大”,而是直面“絕望”和“孤冷”。筆者曾經看過意大利某位銅章設計者說,創作應該是隨心所欲的,不該設置任何前提和限制,創作有時會伸張和放大“人”不為所知的欲望,在現實中無法表達的欲望往往可以在作品中實現。看到《沉淪》紀念章,我理解了這個觀點,“虛偽”的藝術作品,可以比真實的世界更加“真實”,或者說“瘋狂”,也能更讓人直面人放肆的欲望本質,這一套在設計上帶有先鋒色彩的銅章作品,的確可以帶給人很多哲學思考。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迷惘的沉淪,絕望的旁觀,才迫切地需要尋找精神的歸宿和出路。

          坦白地說,這樣的設計很危險。因為它剔除了光線宏大的表象,直指現代人精神生存的真相,不僅需要設計者的自我擔當,其中更是貫穿了非常嚴峻的精神邏輯。在《沉淪》紀念章的設計里,無論是設計者對于反諷、錯位手法的運用,還是形象素材的安排,都被安排在一個錯位又對立的情境沖突里,扭曲、寫意的各類與“沉淪”和“迷失”有關的場景、形象都引發啟發性的暗喻,在紀念章的畫面里,它們在跳躍,在鼓噪,在發聲,但是我們能夠感受到設計者在其中傾注的一種巨大的、克制的、深沉的痛苦和焦慮,我們被他的痛苦和焦慮所刺痛,才能真正被其所喚醒。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設計直指都市單調乏味與隔絕空洞的本質:無法撫慰現代都市人心理、精神上的創傷。

          但是,在欣賞之余,也不由為設計者捏把汗,因為這種種意向,真正的本原來自于人的欲望,它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關,誰都無法逃開,誰都無法回避……我們面對它時,不得不承認這個真相,鋼筋水泥森林,看似華麗宏大,但是美麗有序的只是那些建筑外衣,紀念章通過變形、夸張以及荒誕派手法,力圖剝去現代都市繁華熱鬧的外衣,直指其單調乏味與隔絕空洞的本質,無法撫慰現代都市人心理、精神上的創傷,彰顯出設計者在思考上的批判性。將人類和人類的生活拋向一個我們害怕卻正在“義無反顧”向前的生存絕境,存在空間的異化、壓縮而帶來的焦慮和絕望,這個哲學思考始終滲透在《沉淪》紀念章的立意和圖案里。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最極端的畫面,最尖銳的畫面,寄予了最深沉的哲學思考和人文內涵。

          把所有的真相全部揭開,這需要設計者的勇氣,也需要欣賞者的勇氣,在這個沉淪的主題下,我們是否感受到了一種對突破和交流的渴望?而《沉淪》紀念章里,關于錯位和生存最極端的尖銳,又恰倒好處地控制全局,使畫面的形式和內涵達到一種不均衡的均衡。最極端的畫面,最尖銳的畫面,寄予了最深沉的哲學思考和人文內涵,就像前面所說的,迷惘的沉淪,絕望的旁觀,才迫切地需要尋找精神的歸宿和出路。“沉淪”后,卻是真正的“覺醒”。 剛開始看這套紀念章的時候,覺得它太沒有掩飾了,但是隨著欣賞的深入,銅章畫面的激流暗涌下,整體的平靜感,透過這種精神的撫慰,慢慢滲透了出來。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陽光、海水、云層、光影邊緣的人,這些都是帶有強烈暗喻色彩的形象元素。

          因為它在展現現代人絕望沉淪的生活狀態之后,又為我們指出一個通往綠色精神森林、通往光明的出口。這個出路就在《沉淪》紀念章的背面,背面圖案是在巨大的光影里,一個人爬在光的邊緣。一輪光耀的太陽從海平面悄悄升起,它的光芒一點一點散發開去,直至穿透云層,海水微微蕩起波瀾,一個人出現的光影的上方邊緣,似乎隨時就能投入到陽光的溫暖希望里。陽光、海水、云層、光影邊緣的人,這都是帶有強烈暗喻色彩的形象元素,它們組合在一起,暗示著:人類在經歷過絕望、沉淪后,在無盡的黑暗深處,伴隨覺醒,蘇生的熹微曙光帶給我們希望。或許,它也和紀念章正面的“森林”有關,人類無序盲目的城市化發展進程,侵占了森林的空間,也壓縮了人類的精神生存空間,停止這種破壞性、無序化的發展,把綠色還給自然,把開闊的自然空間還給都市人,或許也是出路的一種。正背面之間的形象素材之間其實也是微妙地呼應的。

          徐云飛在談到《沉淪》紀念章時,曾經寫下過這樣一段話:
          “不用擔心,用現代的工業文明,推翻一切,鏟倒一切。重新開始吧! 一切都是新的,新的腳手架、升降機、鋼筋、混泥土……新的大樓。建筑成山。
          拆吧,不用可惜,拆掉所有舊的東西,構筑我們新的家園。舊的只是一個過時證據,毀滅掉吧!干干凈凈的。否認他存在的歷史,毀滅他回家的路。只需證明這里是新的。
          該保留什么?我無可奈何!
          樹還是那棵樹,河還是那條河,樹冠上總有那么一個人,拿著望遠鏡望遠方……。”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正面的“絕望”、“沉淪”與背面的“光明”、“覺醒”,犀利地直面真相,又清醒地指明了出路,這是《沉淪》紀念章的可貴之處。

          設計者徐云飛在對鋼筋森林生存危機進行呈現和還原的過程中,“放下”了正襟危坐的高地俯瞰,同時,“拿起”了正視批判表現的精神性價值,用一種“針尖對麥芒”的爽利視覺,將這種絕望感、孤獨感、無助感赤裸裸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但是并不是單純地發泄和抒發,而是通過從正面引出背面,來引向這套紀念章意義的深度,仿佛有一雙平靜睿智,充滿著溫和關懷的眼神,慢慢在這里浮現出來,俯瞰這個孤寂冷漠的都市森林,俯瞰被圈養在黑暗空間的現代精神孤兒。銅章的正背面,一面是警示,一面是希望,沉淪,并不是設計者想講述這個故事的結局,沉淪后的絕望應該讓我們更加珍視精神家園的歸宿和建筑,光明會來到,希望永遠存在。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作者:莫問海  胡玲燕)

        更多郵幣卡交易、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集幣頭條APP。
        集幣頭條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