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2008年9月下旬的第十九期《錢幣》報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北京2008年奧運會已經圓滿結束了,奧運后錢幣市場何去何從的話題已經成為市場各方最關注的熱門話題。筆者以為:中國特色的錢幣市場有其自身與眾不同的特點,奧運后的錢幣市場發展沒有任何可參照、復制和借鑒的模式,我們需要以戰略的和智慧的眼光去進行分析和判斷。 不可否認:因奧運經濟而激發、培育、拓展的集藏愛好者隊伍,較之以97年乃至中國錢幣史上任何時候,都有了一個質和量的飛躍。金銀幣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也與97年幣市爆炒時的情形不可同日而語,這對于中國錢幣市場的穩步、建康、可持續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積極意義。但同時,我們也需要清醒的認識到,最近幾年以奧運為主題的各種貴金屬衍生產品的發行,可謂是包羅萬象、應有盡有。由于這些奧運貴金屬衍生產品的發行機構,不僅包括了信譽度高、權威性強的中國金幣總公司及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而且更有其它一些為了短期商業利益而到錢幣市場圈錢的公司,由此給人以奧運貴金屬衍生產品泛濫成災的感覺。然而,問題沒有如此的簡單:自2007年下半年開始,錢幣收藏界已經開始暴露出一個嚴重而不容回避的問題:幾乎80%以上的奧運貴金屬衍生產品,當老百姓在購買若干時間之后打算變現或者進行交換的話,根本就無人問津。筆者曾經在北京馬甸收藏品市場親眼看到:一對夫婦拿著朋友送給他們的奧運紀念章想變現,連續問了數十個攤位都沒有人啃氣,那對夫妻氣不打一處來,最后咬咬牙發狠地說:“我按照防偽標簽價打8折賣還不成”?沒曾想一幣商回話道:“您就是打對折給我,我都不會要”!那對夫妻頓時懵了。幣商補充道:不是我們殺您的價,而是這東西在我們眼里就是“垃圾”,真正懂行的人都不會收藏它…….。 馬甸幣商將該奧運貴金屬衍生產品貶為“垃圾”或許偏激了一些,但絕大多數奧運貴金屬衍生產品無法變現,更談不上任何的保值增值卻是實是在在的事實。這些年來,中國金幣總公司堅持不懈、腳踏實地的在錢幣市場進行培育、耕耘,將貴金屬紀念幣及奧運貴金屬衍生產品當真正的收藏品在進行運作,由此使得該公司總承銷的貴金屬紀念幣和奧運貴金屬衍生產品,能夠在全國各地的收藏品市場上廣泛的、隨意的兌現,真正實現了貴金屬紀念幣和奧運貴金屬衍生產品的保值增值。但除此以外的其它企業和公司,都是將這些奧運貴金屬衍生產品當一個純粹的商品而不是收藏品在進行銷售。由于這些企業和公司根本就沒有錢幣領域長遠的規劃和布局,也沒有做集藏群體的培育工作,更沒有進行企業或者產品的品牌建設和實事求是的宣傳(有的只是對產品夸大其詞的誤導),由此使得其所開發或者銷售的奧運貴金屬衍生產品,一經離店之后就無法變現,更不用說是在全國各地進行交易和變現了。由于這些企業和公司在奧運貴金屬衍生產品中所占的比例加大,因此,這類奧運貴金屬衍生產品對錢幣集藏市場和收藏愛好者們的打擊將是極其沉重的,勢必對今后若干年的金銀幣市場發展,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和沖擊。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元車工.jpg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90年版2元券.jpg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第三套人民幣紅一角.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