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金幣,越來越體現人文關懷色彩 |
同學。很小的時候,陳堅老師就常來我家和父親探討一些工作和藝術方面的話題,因為都屬于一個系統,所以交流很頻繁。小學三年級時,得知陳堅老師設計的熊貓金幣獲得了國際大獎,倍感振奮。以前獲國際大獎,是一件很鼓舞國人士氣的大事,比如女排奪冠所引發的民眾愛國熱情。所以我進入這個行業,除了父輩的影響,或多或少和熊貓金幣有某種緣分。在介入這個行業之前,對熊貓幣的設計師、來源、鑄造單位等方面信息,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30年前,父輩們參與了熊貓金幣的事業,30年后通過設計中標,我的作品也成為了熊貓大家族的一員。生命充滿著傳奇色彩,文化的傳統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延續了下來。前輩的探索與積淀,給后來者創造了這么好的局面,我們傳承了他們的設計靈魂、一步步積累并發展下來。這是歷史的輪回,也是歷史的傳承。 問:作為新一代熊貓金幣的設計師,您覺得熊貓金幣這三十年的發展,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趙:曾經和一位被稱為“美國貓王”的熊貓金幣研究大家Peter Anthony有過交流,一位外國朋友能夠對熊貓金幣了解到如此透徹的地步,讓我嘆為觀止。翻看他編撰的一套中國熊貓金幣圖冊,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熊貓金幣這三十年在設計、造型、工藝上的演變。但是演變并不意味著現在一定超越過去,每個時代有特定的工藝和歷史條件限制,未必就是今勝于昔。相信每個時代的造幣人都在盡最大的能力、動用各種資源把熊貓金幣做到最好。特別是熊貓金幣早期“以凹作凸”的特殊表現手法,在當時工藝條件限制下能夠做到這一點,真的非常聰明和了不起。 問:您覺得,熊貓金幣未來還會有哪些變化?
|